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三毛流浪记全世界歌词 > 来不及说珍重(第2页)

来不及说珍重(第2页)

但现实终究是现实,和艺术家接触多了,三毛马上察觉到事情的真相:原来他竟是有妇之夫!

被欺骗、被伤害、再次被“爱情”狠狠打了一巴掌的三毛,立即缩回自己的小世界。

这样下去,三毛的精神又要崩溃了。于是,陈嗣庆带着她去打网球,鼓励她以运动的方式宣泄情绪,甚至支持女儿买了球拍、做了球衣,支付了教练费,为了鼓励女儿去球场,还买了一辆脚踏车。当时三毛的收入并不高,因为家人的支持,加之对那个“画家”的感情并没有太深,所以很快就在运动中找到了乐趣。

但是这次振作并没有让三毛的爱情之路变得顺遂。即便不那么痛苦,也仍旧留下了伤痛。还在调节心绪的三毛,在球场结识了一个德国人。这是一位年长她十几岁的教师,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三毛感慨自己“在西班牙讲日文,在德国讲英文,在美国讲中文,在台湾讲德文”,不过还好,他们职业相同,文化互通,有很多聊得来的事情。

或许,成熟的婚姻源于稳定、匹配的爱情。没有更多心潮澎湃,不是遭受挫折之后的古井无波,三毛发现这个德国人谈不上多好,却也没有不嫁的理由。这个人,或许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吧。

“愿意嫁给他”与“可以嫁给他”,是不同的。在三毛结识德国未婚夫之前的人生里,她经历过数段感情:愿意嫁给“匪兵”、毕加索,甚至落魄的“画家”,但理智地想来,他们并不是“可以嫁”的;可以嫁给日本同学、化学博士,但那些人又是她“不想嫁”的;荷西属于“不想嫁又不可嫁”的人;之前那个想要结婚又般配的舒凡(梁光明),偏偏不愿给她一场婚姻……

一年之后,这个“心甘情愿要嫁又可嫁”(1)的德国人,特意选择在浪漫的星空下,试探着问这个温和却个性鲜明的女人:“结婚好吗?”

那一刻,三毛理智平静地回答:“好。”

没有反反复复的争执磨合,没有你来我往的纠缠角力,不必轰轰烈烈也不用海誓山盟,自然而然地,他们知道彼此是适合成为对方婚姻伴侣的人。他们之间有爱情吗?也许有吧。

爱情并不都是策马人间、死去活来,淡如真水、细细品味也有别样的幸福感。在往昔的爱情里,三毛与自我的争斗超过与恋人的纠葛,当灵魂契合,就不会有那么多折磨。可是“天长地久”这种事,终究只能发生在童话里吧。在水到渠成的故事终点,三毛的婚姻尚未开始便戛然而止。

那天早晨,订好婚约的他们去印刷店制作属于两个人的名片,挑了好久的字体,选了又选的材质,两个人的名字并排在一起,就是个家庭了。一面是中文,是她的母语;一面是德文,表明他的来处。说好半个月之后,要准时交付这婚姻关系的见证。

然而那盒名片,他们终究没有看到是什么样子。原本幸福的证明,却成了悲痛的遗言。在那个晚上,那个听到星空下应允一生的德国男人,死在爱人的怀里。

医生说:他有心脏病的嘛,难道以前你不晓得吗?

三毛的天空再次坍塌了。这次还有女娲能填补她的痛苦吗?

那位德国人是典型的西方学者,稳重,博学,毫不轻浮,能够理解她、尊重她。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爱人,在那个晚上,永远离开了。

三毛不知道应该如何调节心情,只觉得命运是这样捉摸不定,无力感和绝望吞噬掉她的理智,在朋友家里,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作为最后的挣扎。

醒过来的一刻,三毛的命活了,心却彻底碎了。

家人说,“她一生中,总有些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一直存在着遗憾,所以她有时会有些退缩”(2)。她会选择逃避,因为没有勇气再面对人生和爱情。

三毛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很简单也很普通的女孩子,只不过恰好在世俗面前**了灵魂。那样美好,也那样脆弱,像蜗牛失去了背上的壳。是不是活着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难道台湾就是她感情的不祥之地?

带着遗憾和迷茫,三毛再度踏上旅途。

(1) 引自《求婚》,收录于三毛作品集《闹学记》,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2) 引自《三毛1943—1991》,师永刚、陈文芬、沙林编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