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三毛流浪记全世界歌词 > 稻草人的天使(第1页)

稻草人的天使(第1页)

稻草人的天使

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或许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缪进兰《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

极其平常的求学生活、按部就班的幼年时光,如同翩跹的蝴蝶一样飞来飞去,破茧而出是对成人之后种种盼想的集合。真正实现的那一天,有没有期待的那样快乐呢?

少女时期的三毛,无法容忍学校制式化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接受来自老师同学的羞辱,在进入中学后不久,她便开始长期频繁地逃课。

她若无其事地按照求学的时间表上学放学,人却出现在墓地,在一片沉静的墓地中读书,常人认知中恐怖的场所却成了三毛的天堂。她并不是个傻孩子,可在那个地方她才感到安全,世上再没有比坟墓里的人更温柔的了,他们不会干扰她的自由,不会逼迫她计算笼中的鸡兔各有几只脚。

隔上几日,三毛便回学校坐上一天,无聊到极点,可她需要对父母尽责。在学校终于发觉她逃课并致信给她家里后,这样的生活走到了终点。

没有人责备她,也没有家庭暴力出现。三毛一生中最不吝的一点矫情,就是渴望获得家人的关注与对她的爱护。三毛真的不被重视吗?其实并不是,只是她所需要的热烈的表达,对于传统内敛的父母而言太难实现。

三毛的父母沉默而忧愁,并且为这样的孩子如何才有未来深感担忧。再开学的时候,父母鼓励她尝试一下融入校园生活,送她到学校,以哀求的目光,恳请她像其他孩子一样做平常人的事情。可三毛是怎样的执拗呢!她没有改变,因为她决心不再违背自己,在她眼中,学校甚至远远超越墓地,那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

她听了一节课,真正地努力了一次,然而下课的时候,她又背上书包去省立图书馆,沉默地读书,乐不思蜀,浑然忘我。

在学业上,三毛先天偏重感性思维,她并非没有清晰的理科思维,只是不愿人性被压抑、扭曲,又孤立无援,在牛角尖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离经叛道——“经”是经验,“道”是常规,三毛与大多数人不同,这不同就成了错,成了异类。

所幸,三毛的家人并非俗人,他们从未放弃与众不同的她,反而对她愈加珍视,给她更大的自由。

每个生命的到来,都应是一个新希望的诞生,天使借由母亲的怀抱来到人间,开始一场奇妙的旅程。有一个被人认为病态的孩子,三毛的父母承受了很大压力,也会私下惆怅烦闷。可在敏感的三毛面前,仍要装作如常。

叛逆,是人身上不安定因子的宣泄出口。

半年后,在女儿随时可能丢弃生命的“威胁”下,原想养育一个普通孩子的父母终于认输。他们认识到孩子不同于大多数人,却任由其发展,选择独特的人生道路,给她碰壁、疼痛、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父母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真正爱着子女的。

此时,姐姐放弃了进入更有名的省中的机会,就读台北的音乐学校,追求艺术梦想。失去读书伙伴的三毛,办妥了休学手续,没有了非要进入学校学习的压力,人生顿时轻松起来。

那年的压岁钱换回了竹制的书架,上面零散放着父亲买回的“教科书”。一边修习着父亲教授的古文,一边读着母亲买给她的英文书学习英文。在许多辍学的同龄孩子混迹市井的时候,三毛愈加享受内心的孤静,也更加不合群起来。

三毛出门便是买书,不拘种类,古今中外各种常见、不常见的书,都为她读书的日子增添了一番又一番的乐趣。她的竹书架很快被填满,父亲又专门为她定做了一个五层的书橱。这样的鼓励,让少女三毛成了十足的书奴。在她的小空间里,到处都是种类繁杂的书,只要能买到喜欢的书,她都会不惜钱财、精力去寻找。

父母为三毛做的事情,如同三毛自己所言,是为了没有心的“稻草人”充当了宽厚仁爱的天使。

三毛眼中的父亲,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每天早晨必做全身运动才上班,傍晚下班时,提早两三站下公车,走路回家。”(1)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生在旧社会、接受新教育的陈嗣庆是传统而又开明的。一方面与唯一的胞兄——大伯父陈汉清一家始终生活在一起,守着传统的长幼尊卑、阖家团圆过了一辈子,另一方面,他却坦然接受女儿半生飘零,多年旅居他乡;一方面,自己和兄长选择严谨枯燥的法律工作,兢兢业业执业,另一方面,虽谈不上欣然接受大女儿转修音乐、二女儿辍学学画,却也纵容孩子寻求内心真正的欢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