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学古文言文解词大全 > 报任安书(第2页)

报任安书(第2页)

我专门引用了这一段,我的专业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历史上那些战争的描述我看得多了,但是这一段很让我很感动。李陵孤军远征,深入敌境,5000人不足,却把整个匈奴10万骑兵都吸引到自己身边,以血肉之躯,决战到底。汉朝将士在孤军无援时表现出来的气概,远远胜过满朝的文武大臣,虽然这场灾祸完全是由皇帝穷兵黩武引起的。

这扬国威于外的事情当然有一个不太好的结局,就是李陵被俘,李陵之所以没有杀身成仁,是因为他还想择机报效国家,用那时的话说“将以有为也”,身为名将之后,自然也不甘屈辱,希望将功补过。结果,朝廷对李陵是否忠诚有了意见分歧。问到司马迁时,他就把自己的判断告诉了皇帝,觉得李陵已经很努力了,而且身为名将之后,不太可能就这样屈服于匈奴。他哪里知道,汉武帝在朝廷上征求意见的时候,是很生气的,因为李陵以前传来的都是捷报,现在被俘了,却没有舍生取义,没有杀身成仁。汉武帝又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被打脸了,他以前表扬了李陵好多遍,现在李陵被俘了,他怎么向大臣们解释呢?

当然了,我们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次征求意见,实际上这就是一道只有一个选项的题目,选项就是想一条对李陵不利的说辞。任何一个官场经验老到的人都是可以看出来的,而司马迁的问题就在于太年轻,在于他是有良知的。他不理解,在官场,官员本身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只有同魔鬼交换的可能,你献出你的人格,皇帝给你面包,你赶紧山呼万岁。

司马迁成了宦官。当然,他想不到后世很多学生喜欢把他这段经历写到作文里面去。我们很多人虽然引用了司马迁这段经历,但司马迁经历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司马迁才有了对任安的沉默、拒绝,我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内心实际上是隐藏着更多愤慨的。他不明白为何正直和良知换来的只是奇耻大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这就是奇耻大辱!

在一个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眼中,这对不起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先贤,更重要的是,他死后还不能埋入父母的坟地,按照当时的说法,死后也无法再见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司马迁内心的悲愤可想而知。

这里有个补充,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这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个人在惩罚文人,在侮辱文人,在穷尽心思打击文人人格的时候,确实在历史上开了个坏头。一般来说,君王,尤其皇帝们,死了之后是要定谥号的,这就要给皇帝打分了,划分一下等级。这里面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看看他对待忠诚的臣子是什么态度。这是判断他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度量来治理他的国家,判断他智力水平、管理能力的一个硬性标准。汉武帝在这方面,很明显有短板。汉武帝晚年反思的时候写了《罪己诏》,里面的很多地方都直接承认自己以前做了很多错事,这也就是委婉地承认他对待很多文人,真的很不够意思。

而遭受宫刑也确实让司马迁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敏感到了什么程度呢?对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会与宦官联想比对。在《报任安书》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词语,比如宦竖、大质亏缺、刀锯之余、腐刑、蚕室、闺阁之臣等,司马迁提到自己“特殊的身份”有七八次。

尤其他的自述: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那么,如本节开头所说,为何他还要活下来?

这个伤害之大、愤怒之深,无可言说。发愤著书是活下来的最重要原因,著《史记》。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经辱没了太多人,包括自己,如何去救赎?

他提出来的办法是:“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发愤著书,穷究天人,这就是立言,用这个方式,换来了一个不朽的声明。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关乎自己。他说: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说得明白点,他自己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大的悲哀是无人知道他的才华,为了不让这个最彻底的悲剧发生,司马迁没有去死。

当然,作为史学家,他很自然地列举出一大串为他背书的古往今来的倒霉蛋,也就是“赋愁者联盟”,他用一段天下考生都得背诵,也应该背诵的文字,为自己作了一个注释。这段文字我就放在下面: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一段文字,我不想翻译,因为会让人感到压抑;这一段话的精确性我也不想讨论,白璧微瑕而已,谁人还没有个突然断线、思路凌乱的时候。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突然记错了一两个史实,也是伟大的史学家。

但是,就是这段话,成为后世的一面旗帜,告诉我们:在最黯淡的日子里,命运给了我们黑色的灾难,但是,我们还得像勇士那样活着。在007系列电影《大破天幕杀机》中,M夫人在法庭上,引用了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来作无罪辩解,不妨把这几句诗当作本文的结束:

&nowthatstrength。

&haeare;

&emperofheroichearts,

Madeweakbytimearonginwill

Tostrive,toseek,tofind

Andnottoyield。

我翻译成伟大的汉语:

虽然我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孔武。

已非往昔可以惊天动地;

但依然故我,

英雄的情怀与雄心,

虽为时间与命运摧毁,

但意志仍旧坚定。

去奋斗,去追求,

高昂的头颅不会低垂。

这段话,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的意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