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学必学古文 > 高中选修部分(第2页)

高中选修部分(第2页)

主人公单看形体长相,是一个驼背,而且这个背驼得还非常夸张,让人想到了骆驼,所以当地人就称他为“骆驼”的“驼”。放到今天,这很显然是侮辱,比如有人见到你的面容后,喊你墨子,你会觉得很难听。有意思的是,郭橐驼听后觉得很高兴。“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也就是说,这个来自长安西边丰乐乡的农民,把大家对他的嘲讽,变成了自己常用的名字,化悲痛为力量。在现在人看来,这智力也让人“捉急”。

我们会发现柳宗元写起来也很为难,当然,我可以告诉大家他是故意的,因为柳宗元是以全知视角来写的,他想写什么,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文人的特点是:要不弄点儿玄虚,这篇文章怎么经得起别人验证真伪呢?如果验出来是假的,岂不白写了吗?所以很多事情都得略显玄虚。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到底在哪里,没人知道。郭橐驼他到底叫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你只要知道有这么个人就可以了,这就是文人。

但是,柳宗元这个人很不简单,因为读过《庄子》的柳宗元,学会了庄子的套路:不要小看了那些其貌不扬的人,因为他们拥有超越平常人的力量,尤其是超越帅哥的力量。上帝为一个人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他开一扇窗。

我们就开始好奇了,这个郭橐驼到底有何特长?他有“种树秘籍”,是园林圈知名人士。

这个特长大家听了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的职业是种树,但所有你种的树,都没有种活,别人种活的树,挪过来给你,你差不多也能种死,即使没有死,也被你养成了残疾树木。看着自己身高丈二的躯体,和地上的一片残树,你心中作何感想?郭橐驼就不一样了,你犯的那些错误他从来不犯,交到他手里的树,除了确认是死树的,其他百分之百活下来了,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茁壮,果实丰硕,神采飞扬。大家还别不信,柳宗元列举了一个现象,让人佩服不已:“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就是说长安城里那些专门以果业为生的有钱人,都争先恐后地邀请郭指导莅临自家的农场果园。

就凭种树这一手,郭橐驼也能成为那个时代的“男神”了,我们姑且称他“种树男神”。虽然他长得“丑”,但是他有绝活儿。而这个绝活儿正是那个时代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普通老百姓觉得能让人吃饱饭,这就是本事,而郭橐驼实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讲到这里,有人会说国家又不需要种树,郭橐驼有何用?其实《种树郭橐驼传》的魅力在于民间烟火中的庙堂情结。这才是郭橐驼的形象含金量很高的原因。

为何这么说呢?

当然,不是郭橐驼有庙堂情结,而是柳宗元有庙堂情结。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郭橐驼背后站着的是柳宗元。那么柳宗元要借这个人物干什么呢?那还得从上面的秘籍说起,秘籍的核心是什么呀?文章有一段话:“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他种树和别人不一样,他对树是尊重的,按它们的天性来对待它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就是他科学种树的秘籍的核心。

也许有人要发问,这个规律谁人不知?确实如此,他把秘籍都告诉了大家,无偿分享。他说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做好了之后就不用管它了,让它自生自灭。这简直就是一份非常无聊的“育树指南”!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可能很多人会很惊讶,他说的我们也都明白。估计他的秘籍公布之后,大家都快笑出声来了,这哪是秘籍,这是大家却知道的“常识”。

然而,人类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世间最易获得的是常识,最易遗忘的恰恰也是常识。不信的话,看看别的种树人:树根蜷曲又换了生土;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还有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他们太过于吝惜树了,担心得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有甚者,会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会一天天远去。这种爱,像极了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掉,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一天看三遍,而且边看边摸,树还没等长大就被摸秃了。常识呢?常识早被扔到了一边。

但是,郭橐驼这一说,我们发现也有蹊跷,蹊跷在哪儿?在于柳宗元想干什么,我们突然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份种树说明书。没错,柳宗元瞬时移花接木、借刀杀人,他该出手了。果然,他放了一个大招,他说有人问郭橐驼:“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这哪是别人问,就是柳宗元自己问,他和郭橐驼,不过是唱双簧,因为他就是全知全能的作者。郭橐驼还谦虚了一下:“我哪里知道当官的事情。”不过他话锋一转,讲了一个现象:“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而因此受到祸害。早上和晚上那些小吏都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召集大家,一会儿敲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种树的不当行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到这里,即使郭橐驼不说,读者也一下子就发现了,原来这是早准备好的坑,官员的做法和种树失败者的做法是一样的,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要知道柳宗元不光会写《小石潭记》这样的风景文章,还会写寓言故事,那是他最擅长的,比如著名的《三戒》,还有《梓人传》《宋清传》《捕蛇者说》等等。这篇也不例外,都是故事外面有故事。此时,柳宗元是该亮出自己的身份了,他就是想借郭橐驼这个人物,总结一下自己的“为官之道、治国之道、治人之道”,这三“道”,而不是如何种树,才是他这位读书人需要思考的东西。种树跟郭橐驼一样,只是一个“托儿”。事实上可能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郭橐驼,只有柳宗元和他眼中那些失败的“热心”官员。

这就是“郭橐驼”的“庙堂情结”,是对国家的一种忧虑、沉思。

柳宗元把为官的大道理先转化成了生活的小常识,再把生活的小常识和为官的大道理放到一起,目的就是给基层官员们打个比方,告诉官员如何正确履职,如何爱民,哪种才是爱民的正确打开方式。喊着“爱护老百姓”的口号,实际上是把老百姓烦得不得了,天天开会,天天发布命令,天天催促,天天检查,这绝对不是爱民,而是扰民。

虽然此时柳宗元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但他还是记得帮同僚们打了个漂亮的圆场,说他们的动机很纯良,是为了爱护百姓。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溢美之词扔掉的话,就是在说他们怀着一种非常可悲的动机,在不断自以为是地骚扰着老百姓,他们那种自以为是的聪明,才是天下动**、民生艰难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他们是一些根本就不会治病的人,却站在了致命的位置上。所以,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其实可以改一个名字,叫《为官八戒》。《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都有为僧之戒,这些官员却没有不能扰民这个简单的思维,成为社会的“麻烦制造者”,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真的该好好反省的不是老百姓,而是这些官员,少添点乱,就相当于做贡献了。

郭橐驼这个来自民间甚至可能是虚构的人物,和一个来自民间的种树案例,把柳宗元的思想与理念完美融合到了生活的烟火气中,让你察觉不到任何的违和感,而实际上柳宗元又把道理讲完了,讲完收工,这就是高手。从这个意义上讲,郭橐驼就是当官的柳宗元,他身上背负的使命已经将他压弯了腰,但他对家国社稷的一片热忱一直在他脑子里激**,最终的成品就是这篇流传千古的《种树郭橐驼传》。看到郭橐驼的时候,就让人想到“柳橐驼”,正是由于这样的人存在,哪怕他们的背是驼的,也能让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直的。

这就是《种树郭橐驼传》的又一层深意。

料想《种树郭橐驼传》写完后,柳宗元净手焚香,对着镜子,做了一个驼背的姿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