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学古文怎么说 > 九年级下册(第1页)

九年级下册(第1页)

九年级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简介】

刘向(原名刘更生,约公元前77—前6年),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很明显,虽为皇族之后,刘向的人生履历更多的还是在政治之外。比如其代表作有《谏营昌陵疏》《战国策叙录》《列女传》等,其学问渊博,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20年,对古籍的整理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这是一个好学的孩子。

不过,他在政治上的遗产不太多。不是他不努力,而是努力无效。

作为“贵N代”,刘向开始是因为祖上的荣光做了辇郎,宣帝时被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但是,千万别以为他就这么心满意足地当着官,就是做一个花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果不其然,元帝时,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宦官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两度下狱,被贬为庶人,闲居十余年。成帝即位后被起用,拜中郎,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受成帝嘉许,但终不见用。刘向喜言五行灾异之说,并据以论证现实政治。如果不是当年向皇帝保证炼金成功,却弄出一套假黄金来,他在政治上还真没有污点。

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任中垒校尉,此后16年的岁月,就在这个官职上度过了。也正是因为有那16年,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文章。

向一个有颜值、有地位、有良知,还比我们勤奋的刘向致敬!

【原文】

秦王(1)使人谓安陵君(2)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3),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6)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7)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8);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9);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0)。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11),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12),长跪而谢之(13)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14)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思维式古文解读】

小国多壮士——《唐雎不辱使命》

这是初中课本上比较有“男人味”的一篇文章。小国多壮士,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没办法。起码从《史记》上的那几个著名的刺客来看,就是这样。如果不是出于这种特殊情况,有谁喜欢虐杀、喜欢自残、喜欢在最好的年纪把生命还给上天?

战国的壮士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唐雎。

为何?因为唐雎的不辱使命有典型意义。

战国和春秋最大的不同在于,武力是谈判最大的筹码,那么有人就问了,春秋的时候,武力不也是筹码吗?这样说不太对,在春秋的时候,筹码有两个,一个是武力,另一个是道德。很多时候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道德都能解决。而到战国的时候,很多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武力就能解决,甚至武力解决的时候从来不考虑道德,因为很多武力根本就没有正眼看过道德。这是春秋到战国的一个重大转变。春秋时期的人还是有信仰的,因为他们相信世间除了暴力之外,还有一个制衡的因素,那就是道德。

我举个例子——公元前579年的邲之战。

大家知道,邲之战是晋楚争霸的重要一战。这一年的楚王正是说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金句的楚庄王,他的手下有闻名列国的孙叔敖,他是当时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在他们正确的指挥下,常胜将军般的晋国被打败了。晋国士兵逃跑得非常狼狈,形象不雅,有些兵车直接掉到坑里,楚国军队随后就围了上来。

要我想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出意外,楚国士兵一定齐心合力往坑里扔石头砸死晋国士兵,或者将他们乱箭穿心。但是,楚国人让我们这些精明人失望了,他们说:“你们把车上的横木拿开,战车就可以上来了。”在楚国人的帮助下,晋国的战车终于从坑里出来了,然后晋国人继续跑,楚国人继续追。可是,忙中出错,没跑多远,晋国人发现车速太慢,还没找到原因,楚国人就在后面说:“你们别飘扬军旗了,那会增加阻力,卷起来就好了。”晋国人一听,有道理,就照做了,效果很棒。双方更加激烈地继续追逐。这时,楚国人还不忘挖苦晋国人:你们真蠢!晋国人一边抵抗,一边反唇相讥:哪有你们逃跑有经验?

好多人读出了情人间打情骂俏的味道,这是打仗吗?没错,这就是春秋的战争,因为按照当时通行的军礼,打仗就该“温良恭俭让”。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思维,这样温馨、人性闪烁的场面将不复存在。后来这样的故事又出现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里面,也出现在有一年美国总统的演讲中,他提起“二战”时的一个圣诞夜,几名美军士兵和几名德军士兵在一个德国家庭度过平安夜的故事。如果还有例子,那就是“一战”期间的圣诞夜,各损失了上百万军队的英国和德国的士兵在圣诞节那一天休战一天,他们踢了一场足球赛。

这些事好像很多人是不理解的,他们总是认为:世间除了暴力,哪有什么制衡。这是典型的常识匮乏,就像“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样,都是谬论。

说回本章的故事。到了战国时期,形势变化了,大环境不一样了,队伍也不好带了,关键是国君压根儿就没来,任务都在唐雎身上。

我们都知道《唐雎不辱使命》当中的秦王,那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许多历史故事中的男一号,谁呢?——秦始皇。他不相信道德,十年的统一战争,实际上就是两个字构成的——“暴力”。所以唐雎碰上的是一个不讲道理、不讲道德的人。那么他就要面临一种考验:到底谁比谁更流氓。要知道唐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谋略、有智慧的人,一个斯文的人,但是今天他可能要乔装打扮,要变脸了。

因为对付流氓,斯文已经没有了意义。

这件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秦王给安陵国画了一个大饼——“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这个“其”字是“一定”的意思。这话说得粗鲁些,就是你给我方圆50里的安陵国,给我几年时间,我还你方圆500里的安陵国,你务必答应,不要再犹豫了。从表面上看,这利息、这回报,安陵国占了秦国的大便宜,然而,为什么安陵国不要呢?很简单,这是秦王玩的一个庞氏骗局,谁都看得出来。在今天,一种理财产品的利息一旦超过10%,那基本上就是骗局了。但秦王给予的回报远远超过10%,达到了1000%,也就是10倍。谁都知道,天上掉馅饼的概率很小。而且,那么高,馅饼掉下来都能砸死人,高空抛物嘛。

唐雎和安陵国的国君心里都明白着呢,这么大的一个骗局摆在那儿,只要答应了,结局就是安陵国为人所有。他们明白,这是秦国的一个温柔的强拆计划,就是我给你壮大的名义,把你稀释在我强大的秦国当中,而且兵不血刃,这种计谋其实政治家都懂。但是,懂归懂,要靠实力说话,因为在暴力面前,唯一能说话的是实力;在真正的仁慈面前,能说话的是道德。现在唐雎君臣就面对着答应还是不答应的选择。

唐雎一上场,这种选择就像当头炮一样发射过来了。

当时的秦王,后来的秦始皇不太喜欢烦琐,而喜欢直奔主题。唐雎知道秦王给他出的虽然是选择题,可只有一个选项。那么面临着只有一个选项,而且是人家绑定好的选项的情况,唐雎该何去何从呢?这就是不辱使命的非常恢宏的背景。

应该说,历史最幽默的地方就在于,非常时刻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事有非常之英雄。这时如果再讲仁义道德,唐雎就不是唐雎了;这时如果能为道德仁义所屈服,嬴政也就不是嬴政了,所以两个人当场展开了一场论战,他们根本不需要说学逗唱——这种中国相声的基本功,而是直接论战,用舌头玩起了沙盘推演。

先出招的是秦王,他说:“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他首先告诉唐雎一个事实,比你们强百倍千倍、经常秀肌肉的韩国(15)和魏国,不也是乖乖地被我消灭了吗?连点基本反抗都没有。你们这个只是魏国附属国的安陵国又能怎样?相当于在沙盘推演当中大军开拔,杀戮征伐,所向披靡呀!气势上那是相当压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嘛。我觉得一般人一听基本就要跪了。唐雎呢?没有。他说,您只知道天子之怒,但是您不知道还有比天子之怒更有内涵的玩法——壮士之怒。然后他从容地列举了几个自己的偶像:第一个是专诸,第二个是聂政,第三个是要离,这老三位,在古代,那是壮士里面的三件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