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仔细读完那封信后,我对校长的死亡教育理念非常认同,他提到,谈论死亡绝非易事,但有一些是我们该做的——
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死亡是残酷的,并不是童话里被美化的“睡着了”。
允许孩子谈论自己的感受。如果这是孩子第一次失去身边的人,他可能会不知所措,需要帮助。
肯定孩子所有的情感流露,而不是漠视或压抑它。
鼓励孩子用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写日记、绘画、写信等。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护和关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安全,帮助他维持正常的日常作息。
校长在信里强调的这些做法,我能理解,它的核心就是:接受,以及感受。
这可能也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死亡教育有必要这么早开始吗?让孩子了解这件事真的有帮助吗?
我认为是的。孩子如何建立自己对死亡的认知、化解对死亡的恐惧,这种经验可能陪伴他终生。
这让我想起美剧《绝命毒师》里的一个片段,一架飞机在小镇上空失事坠毁,飞机碎片和遇难者的残骸掉进很多人的院子。
清晨推开门看到这样恐怖的场景,对每个人都是非常大的心理震撼。
然后,镇上的中学把学生们都聚集到体育馆里,校长说希望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不分对错,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一个女生说:“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怎么能让这么多无辜的人就这样死去?我睡不着,有人也像我这样吗?”
很多人点头了。
没有人说励志的鸡汤,大家只是诉说这件事带来的困惑和伤痛。老实说,真正残忍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安慰都是无力空洞的,逃避只是阴影的开端,不如拿出勇气来,实实在在地去接受,以及感受。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哭,可以悲伤,可以困惑,但仍要前行。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希望和大家分享那封信,它补上了我们过去教育里缺失的一环。
同样是怀念死去的亲人,和我们肃穆的清明节不同,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呈现的墨西哥亡灵节,就像一场盛大的嘉年华派对,在迎接亡灵回家的那一夜,人们唱歌、跳舞直至天明。我给年糕买的《DK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里,也有一页是关于墨西哥亡灵节风俗的介绍,后来我们经常会在睡前阅读那一页,并继续对于死亡的讨论。
我很难说清现在年糕对死亡的理解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和死亡共处,本来就是我们生而为人该有的自觉。我也相信,当人们能坦然接受死亡时,就会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
所以,当他带着哭腔告诉我“妈妈,我怕死”的时候,我只是说:
“你还小,爸爸妈妈会爱你,保护你长大、长强壮,长到什么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