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苏东坡传全三册电子书免费阅读 > 六 一肚子不合时宜(第2页)

六 一肚子不合时宜(第2页)

太皇太后的问题有些莫名其妙,苏轼只得照实答复:“如今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汝州团练副使是个比芝麻粒还小的官儿。翰林学士知制诰却是朝廷大员,前程似锦。太皇太后微笑着问苏轼:“学士升迁如此顺利,知道缘故吗?”

太皇太后话里有因,苏轼是个老实人,听不懂这些话,忙说:“是太皇太后垂青之故。”

太皇太后摇头微笑:“不关老身的事。”

听了这话苏轼才想起:“这是陛下对臣的抬爱。”说着急忙就要给皇帝叩头。太皇太后又摆手:“也不关皇帝的事。”

这一下苏轼愣住了,半天才缩头缩脑地问:“难道是大臣举荐?”

苏轼嘴里说的“大臣”指的是已经故去的司马光。太皇太后一听又是连连摇头:“都不关这些人的事!”

苏轼这人很笨,挺简单的谜语叫他越猜越偏,太皇太后多少有些不高兴。可苏学士天生就是这么笨,并不因为太皇太后不高兴就变聪明,想了半天,忽然提高声音:“太皇太后明鉴,臣就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走内侍的门路!”

一听这话太皇太后目瞪口呆!这才知道跟苏子瞻打哑谜是个又败兴又累人的活儿,只得叹息一声:“老身早就想告诉你了:任命你为翰林学士是先帝的遗命。先帝最喜欢学士的文章,用膳的时候偶尔停筯不食,内侍就知道先帝在看学士的文章。本想重用你,哪知还没降诏,先帝就宾天了。”

太皇太后这话是真的吗?一分真,九分假。

太皇太后是什么人?这位老太太一只手把握乾坤,把天下引上了正轨。神宗皇帝又是什么人?这是一位精通权术、城府极深的皇帝。这么两位高居九重的大人物居然会“迷恋”苏轼的诗词,甚至因为这些好诗词而重用苏轼?说出来都是笑话!

神宗皇帝在位十八年,早先并没听说他喜欢苏轼的诗文。倒是因为“苏诗”里几句犯忌的话差点儿砍了苏学士的头!大约在他当皇帝的最后几年才做出个“喜欢苏诗”的样子给别人看,其实是因为朝堂极度空虚,急需招回旧臣加以使用,故意当众阅读苏诗,称赞苏轼为“奇才”,是为“招回旧臣”做引子。

现在神宗宴驾,太皇太后急着重整朝纲,可神宗皇帝把国家耽误了十八年,当年的宰相之才都老死了!如今朝堂上只剩下范纯仁、吕大防、苏轼、苏辙、刘挚这几个人,太皇太后是打算让这几位重臣轮流做宰相的。偏这几个人自己伙里闹腾!苏轼请求外放,可太皇太后不肯让苏学士走。对苏轼说这话,无非是个“笼络”的意思。

既是笼络,话当然要说得温柔些:“当年曹太皇太后在时对老身说,学士在嘉祐年间得制科超等拔擢,仁宗皇帝看了学士的文章赞叹道:‘今日为国家寻得一位太平宰相。’英宗皇帝知道学士的才华,把你提拔为直史馆、祠部尚书。神宗皇帝把你放了一任通判、三任知府,都希望学士认真为国家做一番事业。这些学士都明白吗?”

听了这些话,苏轼顿时想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皇帝对他的恩典,心里感激莫名,顿时哭了出来,忙跪在地上给皇帝、太皇太后叩头。哲宗皇帝想起去世的父亲也哭了几声。太皇太后也落下泪来:“学士是个大忠臣,又有大才,一定要尽心辅佐圣上,以报答先帝对你的知遇之恩。”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又命人赐坐,献茶,让苏轼坐在皇帝面前喝了杯茶,说了一会儿闲话。又唤来内传押班,命他举着皇帝案边的金莲烛送苏轼回学士院。

第二天,皇帝诏下,赐给苏轼官衣一套,金玉带一条,上朝所配鱼袋一只,另有御马一匹,金鞍银辔一副,准苏轼骑马入朝。

没几天,苏轼到宫里给皇帝讲书,哲宗皇帝又奉祖母之命拿出上贡茶一袋赏给苏学士。其后又赐金,赐钱,诸多赏赐,不一而足。

太皇太后所做的一切,既是对苏学士的笼络,也告诉朝臣们:苏子瞻是被皇帝器重的!将来是要做宰相的。

太皇太后虽然做足了姿态,可御史言官对苏学士的攻讦一刻也没停止,且太皇太后对苏轼越器重,下头的弹劾越强硬。显然,这些人已经下定决心,要抢在苏轼做宰相之前把他逐出朝廷。

眼下的苏子瞻进退两难:留在朝廷是一条通往政事堂的大道。要走这条路,就得和政敌们打一场恶仗:退出朝廷,外放知府,逍遥自在无灾无祸。只是如此一来,苏夫子一辈子无缘做宰相了。

人心里天生就有无数私欲,苏学士虽然淳朴,可他也好色,也好美食,也好名利。只是经了这么多年的磨练,不像早年那么执着了。可“宰相”的位置摆在面前,做,还是不做?委实难以决断。回家和夫人商量,二十七娘全无主意,问了等于没问,想跟朝云说说,又找不着这丫头。

自从干儿夭折,朝云大病一场,脾气变了,愁容满面,整天躲着人,尤其躲着苏学士。苏轼回到京师重获重用,全家人欢天喜地,只有朝云无动于衷,后来干脆跑到尼姑庵里拜一位名叫义冲的老尼姑为师学起佛法来,每天一大早就到庙里去跟着师父念经,直到黄昏才回来,一回来就躲到后院空屋里,点上香接着念她的经。

朝云生来命苦,老天爷又对她刻意摧残,这丫头虽然灵慧,毕竟双肩瘦弱,经不起这样的磨难,她的心,已经老了。

眼看在府里没人能商量,苏轼只好去找弟弟苏辙,问起前途,苏辙认为朝廷正在变局,应该尽力做事,就算遇到诽谤,有太皇太后在背后撑腰也不怕。听了这些话苏轼渐渐拿定主意,留在朝廷,大干一场!

从苏辙那里回来天都黑了。这时正是六月,天气热,苏轼刚喝了酒吃了肉,身上躁,脱了长衣,只穿个小褂子躺在竹椅上纳凉,不一会儿功夫就睡过去了。二十七娘听见他打鼾,怕冻着,过来把苏轼推醒,见苏学士挺着一个软趴趴的大肚子,笑着说:“不得了,怎么胖成这样!”

苏学士原本是个竹竿儿一样的瘦人,自从元丰八年回京得到重用,到今天已是元祐四年,五年间顺风顺水,福享多了,真是胖起来了。被夫人一问自己也觉得有意思,拍着大肚子“扑扑”作响,问夫人:“你看这里头装的是什么?”

二十七娘拿扇子给他扇着,笑说:“这是一肚子好文章。”

苏学士摇摇头:“好文章在黄州时写尽了,如今没有文章可写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