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苏东坡传全三册电子书免费阅读 > 二 河东狮吼(第3页)

二 河东狮吼(第3页)

在里屋吆喝陈季常的自然是柳夫人。听她这一声吼,不但陈季常顿时吓住,就连苏轼心里也“突突”直跳,顿时想起自己到陈家做客,却引着陈季常说这些话,很不应该,忙以酒遮脸混了过去,立刻换过话题:“二十多年没回家乡了,也不知眉州那边的亲戚怎么样,你这些年回去过吗?”

被夫人一声喝斥,陈季常也不敢说这些掉脑袋的混话了,就应道:“回去过一次。我二哥陈恪回眉山落户了,日子过得不错。我舅舅家过得尤其好,你那个姐夫如今在外头做判官,也混得不错。”

陈季常说的“舅舅家”指的是青神程家,所谓“姐夫”是当年娶了苏轼姐姐苏八娘的程之才。

陈季常的母亲是苏轼母亲的亲姑姑,两人都出自青神程家。这程家是官宦富贵人家,苏家只是小门小户,因为程文应老先生看出苏轼的父亲苏老泉是个人才,把女儿嫁到苏家,这才攀了亲。早年苏轼曾有一个姐姐叫八娘,嫁给程家的公子程之才,可惜过门后不得公婆欢心,肚里怀着孩子被送回娘家,结果孩子生在苏家。八娘身子还没养好,程家就要抱走孩子,却不接八娘回去,似乎有意要休了她。程八娘忧郁成疾,就这么病死了。苏老泉脾气急,认定程家虐待了自家女儿,因此与程家闹翻了脸。

现在听说当年的姐夫程之才也做了大官,苏轼并不觉得奇怪,也没多问。

陈季常又说:“你那两个岳父身子都硬朗得很,你那舅子考中举人以后就在家里种地,我回去的时候他的大小子都三四岁了。”

苏轼的“两位”岳父说的是王弗夫人的父亲王方和二十七娘的父亲王介,苏轼的舅子是二十七娘的哥哥王箴,当年这孩子曾经拜苏轼为师,现在也是做父亲的人了……

自从把父亲灵柩送回眉州,苏轼二十多年没回过故乡,如今回头一想,蜀山蜀水真让人挂念。陈季常也叹了口气:“这些年在外头混,半个天下都跑遍了,到老来算算,还是家乡好,可惜,回不去了。”

陈季常全家躲到山里来必有缘故,听他这话头儿似乎惹得麻烦还不小。苏轼知道不便打听,就笑着说:“歧亭也不错,有山有水有田屋,一家子和乐融融,已经羡煞旁人了。”

对眼下的生活陈季常也颇满足,听苏轼这么说心里美滋滋得,嘴上却说:“有什么好的,一天到晚闷在屋里。”又指着里屋压低声音,“……啰嗦得很,烦人!”

陈季常是个大嗓门儿的豪客,数落夫人的时候也不由得把声音放低,见苏轼看着他笑,又给自已解嘲:“其实我有今天多亏了夫人,若不是她,我就见不着你了。”又喝了碗酒,抬头看着苏轼,“不瞒你说,我到现在才活明白:女人比男人懂事,听女人的话小则能发财,大则能保命。凡是知道怕老婆的都是精明人,那些不拿老婆当人看的,多数没好下场。”

“知道怕老婆都是精明人”,陈季常这话是至理明言。苏轼听了却不由得拿他取笑儿:“季常老兄实在是精明人。”

陈季常“惧内”的事已被苏轼看破,也就不在乎了,反问一句:“子瞻精明否?”

苏家的情况跟陈家相反,二十七娘比丈夫小十三岁,娇弱单纯全无主意,虽然和苏轼恩爱无比,日子却糊里糊涂越过越穷。于是苏轼笑说:“在这上头我不及老兄!”说着忽然有了几句,拿过纸笔写成一首小诗: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看了这诗两人哈哈一笑。

正在这时房门一开,柳夫人从里屋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对苏轼说:“夫子借一步说话。”苏轼忙走过来。柳夫人压低声音问他,“你夫人身子不适有多久了?”

苏轼想了想:“有两个多月了吧?”这才知道担心,忙问,“怎么了?”

柳夫人笑着说:“我看她身懒体乏,饮食挑剔,又怕酒气,像是有了身孕,刚才问了问,虽不敢断定,大概也有八成。”说到这里又责怪苏轼,“夫子也真是,连这都看不出,大热天的还让她陪你走这远路,累着可怎么办?”

听了这话,苏轼惊得目瞪口呆。

其实苏学士和朝云在一起快一年了,朝云身子不适也有两三个月。小丫头年纪太小不懂这些,可苏轼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应该看出来了,偏这人糊涂得很,根本没往这上头想过。直到柳夫人告诉他,苏轼才恍然明白,自己在四十八岁这年又要做父亲了!

柳夫人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遇事很有主意:“这事我没对她说破,只让这孩子早点歇着,明天找个郎中来看看。若真有了身孕,就在庄上住些日子再回去。”又刻意嘱咐苏轼,“我看这孩子体质虚弱,中气不足,一定要认真调养才好。”

苏学士原本就笨,如今惊喜交集,只剩下傻笑的本事,一个劲儿点头,话都说不出来了。

黄州到歧亭这条路来时走了三天,回去时坐在马车里,仍然走了三天。

苏轼去歧亭时身边带着一位娇俏温顺的小夫人,回黄州时,两手捧着一件琉璃做的“宝贝”。这一路战战兢兢,不停地问朝云:累不累?热不热?饿了没有?渴了没有……一天问几十次,把朝云烦得耳朵里长茧。最后发现,要想躲“烦”,唯一的办法就是钻在苏学士怀里装睡。于是一头钻进丈夫怀里,腻得紧紧的,三天三夜不肯出来。

好容易回到东坡,事情也没完。苏学士立刻煮饭烧水、打扫庭除,一心一意伺候夫人。

苏轼是个有福之人,年轻时只有人家照顾他,没见他为别人动一手指头。如今老来得子非比寻常,又穷居东坡,指望不上别人,事事亲力亲为,每天早起忙到天黑,只围着小夫人转,热饭热汤,问长问短,朝云在院里走几步他都要跑来扶着,不让扶,他也不走,就在身边跟着,眼巴巴瞧着,生怕有闪失。

最难办的还是朝云的胃口。这丫头素性孱弱,饭量比鸟儿还小,又敏感得很,这个不能吃,那个容易吐,眼看身子一天天重了,饭量却跟不上,苏学士抓耳挠腮慌里慌张,凡能想到的食物都做出来让朝云尝试,试了一圈,意外发现,原来朝云眼下能吃的只有那道“东坡肉”。

“东坡肉”是贫苦人的补品,苏学士隔三岔五要吃这东西补脑子。可“东坡肉”太肥腻,朝云平时碰也不碰。如今肚里有了个“小学士”,也不知怎么就改了脾气,闻到肉香就馋得不行,这道菜东坡居士又拿手,天天炖肉吃。眼看着瘦比黄花的小丫头脸色一天天好起来,人也渐渐胖了。朝云又伤感,不知变成这个丑样子以后怎么办?苏轼忙安慰她,女人胖些才是福气。于是有了一阕词: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