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苏东坡传全三册许葆云著 > 三 谋反案牵涉王安石(第2页)

三 谋反案牵涉王安石(第2页)

——如果王安石果真是被冯京这帮人陷害的,皇帝这时候罢免王安石,岂不是中了旧臣的“奸计”吗?

见皇帝不说话,韩绛又说:“仁宗朝也曾有‘庆历新政’,却不能贯彻,弄得无疾而终,后来几十年再无变法,不是朝廷不想变通,而是缺少一个变法的能臣。如今王安石一退,新法又告停顿,朝廷再无作为,那些老臣们早前喊叫得欢,现在用着他们了,这些人在何处?”

韩绛这话说得不错。没了王安石,朝廷很多事都停滞不前了,早先还算平静的朝局也被各种各样的内讧搅乱了。

韩绛这个人办事能力不强,人倒稳重可靠,神宗对他毕竟还是信任的。不然神宗也不会让韩绛当这么多年宰相。如今韩绛在皇帝面前推荐王安石复出,神宗考虑再三,也觉得早先罢王安石罢得太急,在外被旧臣看了笑话,对内,养出吕惠卿这么个不安生的东西来!

韩绛这个老实人治不住吕惠卿,要压住吕惠卿,似乎非用王安石不可。

沉吟良久,神宗皇帝缓缓开口了:“曾布去后三司使一职没有合适的人选。宰相熟悉人事,可否向朕举荐几个能臣?”

神宗皇帝不提“王安石”,倒问起三司使的人选来。韩绛琢磨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忙向上奏道:“三司使掌管朝廷度支,必须用稳妥持重的臣子担任。臣以为太常寺太祝王安上精通会计,办事一丝不苟,当可承担此任。”

听了这话,神宗皇帝暗暗摇头。

神宗明明让韩绛举荐“几个”能臣,韩绛就应该说出两三个人的名字让皇帝去选,韩绛却只举荐了一个人——虽然他猜出了皇帝的心思,举荐的人也对路,可毕竟只举荐了“一个”人!让神宗无可选择,这不是着了痕迹吗?

宰相这事做得实在不漂亮。从这上头就知道韩绛这个人老实有余,精干不足。

经过反复权衡,神宗皇帝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熙宁八年二月,就在王安国被罢官仅一个月后,神宗皇帝忽然下诏,任命太常寺太祝王安上为右赞善大夫、权发遣度支判官,代行三司使之职。

王安上是王安石的亲弟弟,在王安石、王安国、王安上、王安礼四兄弟之中,公认他是能力最平庸的一个,以前也不过担任一个主管祭祀的闲职。现在皇帝忽然把王安上提拔起来,朝野上下都吃了一惊,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这个奇怪的任命大概与避居江宁的王安石有关。

神宗皇帝办事也不用人猜,他命王安上做三司使本来就是让大臣们有个思想准备:王安石要回朝主政了。于是任命王安上的诏命发出后仅九天,神宗皇帝下诏: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王安石仍然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眨眼功夫,似乎已被皇帝抛弃了的王介甫忽然又做了宰相。

就在神宗皇帝下诏重新任命王安石为宰相的这天夜里,御史中丞邓绾换了身便衣,悄悄到宰相韩绛府上拜访。

邓绾本是“三司系”一员大将,办事干净利落,王安石对他十分器重,把御史台的要紧位置给邓绾坐。但王安石罢相以后邓绾和吕惠卿越走越近,与韩绛日渐疏远,忽然深夜来访,真是怪事。韩绛已经睡了,得报忙披衣而起,把邓绾让进中厅,尚无一句寒暄,邓绾已经开门见山:“陛下命我审问赵世居谋反案,如今案子牵扯到一个人,又引出一首诗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韩绛,韩绛忙接过一看,上头写的是:

“季主逡巡居卜肆,弥明邂逅作诗翁。

曾令宋贾叹车上,更使刘侯惊坐中。

杳杳人传多异事,冥冥谁识此高风。

行歌过我非无谓,唯恨贫家酒盏空。”

这是一首应酬人的诗,写得不明不白,韩绛问邓绾:“此是何意?”

邓绾把嘴直凑到韩绛耳根子上神神秘秘地说:“大人听说过一个叫李士宁的道士吗?如今此人牵涉赵世居案中,受审的时候李士宁忽然供出一件荒唐事来:这妖道早先曾与王安石有过交往,甚至在他府上住过半年之久,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写给李老道的!”

猛听这话,韩绛的一颗心差点儿从嘴里跳出来:“这是从何说起!”

邓绾赶紧冲韩绛摆手儿:“大人别急。李老道在京师混了十几年,到处行骗,不少达官贵人拿这老东西当神仙供着!我看王介甫和他的交往也是平常事,这首诗里也没写什么。只不过……”说到这儿又停住,皱着眉头装出一脸苦相儿,故意等着韩绛问他。

韩绛早已沉不住气:“只不过什么?”

邓绾连连叹气:“大人也知道,介甫得陛下信任,已经重新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有人不想让他回到朝廷,就拿着这首诗把李道士带去提审,听说用了酷刑,不知要问什么!”

赵世居谋反大案已经交由御史台审办,而邓绾官居御史中丞,想从他这儿把李老道提走审问,有这本事的一定是有后台的人物。韩绛忙问:“谁把李道士带去了?”

“知谏院范百禄。”

范百禄也是个大有来头的家伙,背后给他撑腰的就是参知政事吕惠卿。

眼下最不愿意王安石回到朝廷的不是什么老臣、旧臣,而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吕惠卿!因为天下人都知道,神宗皇帝对王安石是真器重,至于吕惠卿,不过是王安石罢相之后临时找来顶替的。若说王安石在神宗心里有一百斤重,吕惠卿大概也就十来斤的份量。现在吕惠卿以参知政事行宰相之权,若王安石回到朝廷,吕惠卿别说行使宰相之权,恐怕连这个参知政事也坐不稳了。所以吕惠卿急了眼,要利用“赵世居谋反案”算计王安石。有意思的是,御史中丞邓绾明明是吕惠卿的死党,居然在这要紧关头跑到韩绛府上告密来了……

可仔细想想,韩绛也就明白了。

王安石主政六年,最得神宗皇帝信任,在朝中树大根深。而且王介甫性情严厉,手段很硬。眼下王安石即将复出,吕惠卿却先施暗算,这个把戏被王安石看破,肯定要把吕惠卿往死里整!到时与吕惠卿走得太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御史中丞邓绾早前和吕惠卿走得太近了。如今他肚里打了个小算盘,估摸着以吕惠卿的本事根本斗不过那位“拗相公”,将来争斗一起,倒台的多半是吕惠卿,邓绾可不想跟着他一起倒。明白人就得做明白事儿,所以邓绾连夜跑到韩绛这儿给自己找退路来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