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活得像自己
-1-
如果你跟芋头是第一次见面,那你会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即使你兴致勃勃地说起某些话题,大概率最终只会变成自说自话。
倘若你讲了一个笑话,自己都乐得哈哈大笑,芋头也只会给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那是嘴角仅仅上扬半厘米的笑容。
倘若把她形容成电影里常见的职场女性,倒也没有什么不妥,的确她做事雷厉风行,又很职业,与人打交道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微妙的距离感恰恰有利于工作。
但问题是,她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因此,除了我们这些一开始就陪伴在身边的老友以外,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没有交到几个说得上几句话的朋友。
当然芋头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性格。
没有外人在的时候,芋头还是很乐意与我们分享生活,对我们也很热情。虽然不像最初那样闹腾,但也能让人觉得她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造成她巨大转变的,是她的上一份感情。
那几年的夏天,我每次见到芋头,她都是不同的造型。
大一,芋头学起了穿高跟鞋,聚会时脸揪成一团,说自己还是不习惯穿高跟鞋。
大二,她已经穿着高跟鞋健步如飞。过了几天,又换了一个中分的发型。从此彻底转变了自己的穿衣风格,衣柜里都是“黑白灰”。
然而她做的这些努力,都无法挽回前任的心。
大三他们分手,得知消息后我找到芋头。
“彻底分了?”我问。
“不知道。”她回。
“原因呢?”
“你过阵子就知道了。”
说完她就下了线。
后来我还是从包子那儿知道的,芋头发现自己的初恋喜欢上了别人。让芋头难以接受的是,那个“别人”照片上的模样,正是她拼了命委屈自己才变成的模样。
芋头嘴上什么都不说,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她怎么可能不难过。
-2-
有一天,恰逢冬至,我和包子各自有事奔赴上海,却都铩羽而归。
心情落到谷底,实在闷得慌,就叫上那时也在上海的芋头,一起吃饭。吃饭时我和包子都有种挫败感在心头,芋头那天心情大概也不好,三个人谁都不说话。
吃完饭后,芋头说:“有点闷,去外滩吹吹风?”
现在想来,还是不得不感叹我们当时太年轻。
因为年轻,每天都像是世界末日,每件事都必须搞得轰轰烈烈,做什么都上头,所以热血,所以哪怕冬天的寒风刺骨,也要去外滩吹风。
到了外滩以后,我很快就感受到了刺骨的风往腿里钻。我看到芋头只套了一件薄风衣,暗自替她担心,想着待一会儿就回去。
芋头却格外兴奋,一路小跑,跑到栏杆旁,冲着黄浦江呐喊。
记得那天江风很大,芋头的发型被吹得很乱,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我想如果她还是扎着马尾辫,就不至于被吹得披头散发了。
芋头大概也没有想到这些,她只是喊着,不断喊着,喊得累了趴在栏杆上又开始哈哈大笑。那时的我对她的举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许久以后才明白:她那时的开心是“回光返照”,她的兴奋是为了防止想念。就好像她总在忙碌,是因为怕空闲时记忆会袭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