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金句 > 颜真卿 用一身正气给大唐留下一个光辉的背影(第1页)

颜真卿 用一身正气给大唐留下一个光辉的背影(第1页)

颜真卿:用一身正气,给大唐留下一个光辉的背影

做人,就是要方方正正。

要谈颜真卿,就得先说说《颜氏家训》。

公元554年,在梁国做官的颜之推被西魏俘虏,眼看着就要成为阶下囚。他瞅准机会,撒丫子跑到了东边的北齐。在河北混了二十年,北齐又被北周灭了。再过四年,北周皇帝也被杨坚拉下了马,半壁江山的大旗都换成了“隋”字。

颜之推一个人经历了四个朝代,做了三次亡国奴,这经历也是没谁了。现在他彻底看开了:“国家都说没就没了,何况家族和个人?家族要想兴旺,就必须有规矩。我要编撰一部家训,用规则来匡正子孙后代。”

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并总结其他家族的经验,撰写出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把“读书做人”作为核心部分。首先,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其次,颜之推要求子孙以贤德人才为偶像,牢固树立自己的精神追求;最后,还有各项具体要求:节俭、勤劳、忠君、爱国、爱人民……

颜之推不仅写书,他还亲自用《颜氏家训》中的理论来教育自己的三个儿子,让他们严格按照家训的要求来生活。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长大成年后,几乎都是青年俊杰,当时人称“一时人物之选”。

而颜真卿作为颜之推的五世孙,天然就带着《颜氏家训》的DNA:读书是第一等大事。

公元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而家里又很穷,孤儿寡母实在没有条件接受优质教育。可颜妈妈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性,她从《颜氏家训》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颜真卿读写,然后学习《诗经》《论语》《孟子》等考试科目。

一个励志的故事诞生了。

颜真卿为了参加科举,必须把教材默写下来,但是家里穷,没有那么多的纸张给他浪费,于是他就想了办法:用毛笔蘸黄泥水,在墙上书写,写完了就用井水清洗干净,再接着写。如此循环。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颜真卿既学会了儒家经典教材,又练了一手好书法。后来,他把自己的求学经验写下来,勉励后辈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奋是成才的重要通道。经过努力学习,颜真卿在二十六岁那年考中进士,正式成为唐朝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他被任命为尚书省的秘书,开始了一生的仕途生涯。即使在工作之余,颜真卿依然读书、练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状态。

唐朝的读书人,对书法的要求特别高,如果不能写一手好书法,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颜真卿出身世家,又是进士官员,当然对书法这一项运动保持着兴趣。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他就想去拜张旭为师。

张旭是个怪人,不仅性格古怪,还喜欢酗酒。他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大喊大叫,满大街乱窜,有时候甚至用头发蘸着墨汁来写草书,所以人送外号“张颠”。要拜这个人为师,颜真卿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他专门赶到洛阳,跪在张旭家门口等他。可是张旭看到他的字后,对他说:“读书人嘛,懂经史、明军政才是正道,书法能看就行了。”言外之意,就是不收徒弟。

可颜真卿的执拗劲儿也被激起来了。他回到长安后,越想越不服气,于是就三番五次来洛阳,每次都缠着张旭不放。张旭终于被颜真卿的诚心打动,答应收下这个弟子。

进入张旭门下后,颜真卿按照师父的要求走两条路:一、每天勤学苦练,强度堪比高考总冲刺;二、经常游山玩水,感悟世界的自然生长。

颜真卿觉得张旭在坑他,没有教给他一点儿干货。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去问师父:“我到您这里来,是想学习一点儿绝招。您怎么一点儿都不愿意教给我呢?”

张旭听了这话就来气:“天下成就任何事,只有两条路: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并且了解世界的人生百态;等到有一天机缘巧合,也许就能理论结合实际,由量变达到质变。你怎么不明白呢?”

姜还是老的辣。

颜真卿并没有想以书法家的名义传世,他真正的理想是治国安邦,是为人民服务。可世事就是这么讽刺,想要的偏偏不给你,无聊时随便玩玩偏偏让你登峰造极。

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颜真卿并不得志,不是提意见被驳回,就是得罪权臣被贬谪,眼看理想的彼岸渐行渐远,他只好寄情于书法,想在其中寻找到诗和远方。跟随张旭学习笔法之后,再加上多年的揣摩练习,颜真卿功力大进。公元752年,他写下著名的《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刚劲雄浑。这幅书法有多牛?它直到现在都是学习“颜体”字的入门教材。

公元771年,担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登上了麻姑山。传说,麻姑在这里得道成仙,并且和仙人王平方在这里相会,留下了美丽的传说。麻姑山上松柏覆盖如荫,微风吹过,松涛阵阵,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东南面,还有三百尺高的瀑布,隆隆之声由远及近传来,仿佛真的来到了仙境。颜真卿有感而发,挥毫写下《麻姑山仙坛记》:

……大历三年,真卿刺抚州。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碧,今又白矣……

《麻姑山仙坛记》全文九百余字,笔力老辣,布局充实,文章和书法在大气之中偏偏又带着一股灵气,因此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而让颜真卿在书法和人格中封神的,恰恰是让盛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