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金句 > 高适 要做点事就得务实一些(第3页)

高适 要做点事就得务实一些(第3页)

高司令你好厉害啊,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又一举**平贼寇,我给你手动点赞。其实我也没什么委屈的,只想抱着你哭一场。字里行间,流露着“拉兄弟一把”的意思。

李白等了一天又一天,监狱的墙上刻满了“正”字,也没有等到高适伸出温暖的大手。最后李白被流放夜郎,如果不是赶上大赦,估计一辈子就交代在那里了。

高适没有帮李白,这可以理解。李白的罪名是附逆作乱,这种罪名基本是谁碰谁死,李白能活下来,简直是走了狗屎运,而高适不能确定自己有没有狗屎运,多年的务实经历告诉他:“这个忙不能帮。”

高适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不确定的结果做无畏的努力,而且还有可能搭上自己的事业和性命。这就是务实之人的冷酷无情——别和我谈什么交情,如果敢挡路,别怪我六亲不认。

而朋友之间也有另一种感情。如果实在不能救朋友的性命,至少可以留下有用之身,为他操办后事,也可以照顾他的妻子儿女。这又何尝不是“拉兄弟一把”?只是这种感情不能明说,只能默默地做。

高适对于李白的感情,很可能两种都有。兄弟,我实在无能为力,不过你放心去吧,汝妻子吾养之。

·05·

杜甫又是另一种命运。

他们分别之后,杜甫来到长安闯**,好不容易能参加科举,又由于李林甫导演了“野无遗贤”的闹剧而落榜。

从此以后,杜甫客居长安多年。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受尽人间的冷眼和心酸。杜甫不愿意做河西尉而去管理兵器仓库,导致收入十分微薄,连小儿子都被饿死了。“安史之乱”后,他好不容易得到左拾遗的官职,却因为替房绾说话,失去了唐肃宗李亨的信任。

杜甫的一生太苦了。

公元759年,仕途失意和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对官场失去兴趣,不过就是小官而已,不干了。他带着全家来到成都。

正是此时,高适也来到四川做彭州刺史。彭州离成都只有五十公里,骑马很快就能到,而高适官居刺史,杜甫却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高适对于杜甫是尽力帮助。他经常买米和油,再搭配点零花钱,然后派人送给杜甫,属于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中。

杜甫在回信中感激涕零,充满深情地写下“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一句话,还是老朋友够意思啊!

但救济粮稍微晚点到,杜甫就要写诗吐槽:“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如果关系不是很深,根本不可能说这种话。你会要求陌生人关心自己吗?不会的。这只能说明高适和杜甫的关系很好,并且在救济的过程中再次加深。所以,杜甫的吐槽,怎么看都像是撒娇。

高适为什么对李白不理不睬,却对杜甫如此好呢?原因只有一个:李白落难时,务实冷酷的性格不允许高适以身犯险,而杜甫和高适没有利益冲突,可以尽情地对他好。

这就是高适。

他没有文青的优柔寡断,也从来不会矫情,他做事的一切原则都从实际出发。他不是诗人出身的军人,反而是军人出身的诗人,刚毅凌厉,犹如一支军队。

但是高适最纯粹的友情,李白和杜甫都没有得到,即便有,也是刚认识时的**岁月。那时的他们都没有学历,也没有工作,这种贫贱之交是最单纯最珍贵的。十几年后再见面,一个是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刺史,一个是阶下囚,另一个是贫苦中年。

高适对李白没有伸手,对杜甫更像是施舍。而他后期对李白和杜甫的态度,又会冲淡曾经的美好,让多年前的纯真友情,蒙上一层灰尘。

对于高适来说,唯有和董庭兰的友情终身不变。董庭兰比高适大九岁,从小不肯读书,只喜欢玩音乐,甚至也曾出门乞讨。他前半生的命运和高适很相似。成年以后,他曾在房绾家里做门客,平时管吃管住,有需要的时候就出来弹一段,清闲又省力。

公元746年,宰相李林甫击败太子李亨,太子的党羽李适之、韦坚等人被贬出朝堂。房绾也受到牵连。既然主人倒霉了,董庭兰也就没饭吃了。

第二年春天,他背着乐器离开了长安,一路向东行走,漫无目的地走到哪儿算哪儿,一不小心就在洛阳遇到了高适。

老友见面,免不了要喝几杯。那年五十三岁的董庭兰遭遇人生失意,四十四岁的高适依然看不到希望,两个落魄的中年人互相抚慰,勉励对方要振作加油。这种境遇,给他们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是高适的患难之交、平等之交、君子之交……他们一样落魄,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也没有半点利益纠葛。分别时,高适给董庭兰写了首送别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翩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说给董庭兰的话,也是勉励落魄的自己。“丈夫贫贱应未足”,是给双方加油鼓劲,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好好干。

我相信,这一幕肯定会长久地留在高适的心中,每当面对人生挫折失望的时候,或者进退两难的时候,他都会想起和董庭兰相会的那个雪天,然后告诉自己,不要一直贫贱下去,应该让天下人都认识高适。

在某种程度上,和董庭兰的友情已经成为高适的精神图腾,这份友情和精神图腾一直指引着他向前走。而他和李白、杜甫,只是世俗的友情。

·06·

历经世事的男人,不可能和只有利益的人交朋友,而历经世事的女人,不可能和没有利益的人交朋友。

这句话说的,就是高适。他喜谈王霸大略,一辈子都活得很务实,交朋友做事都会从实际出发,绝对不会和李白一样空想,和杜甫一样伤春悲秋。但是也只有这种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在唐朝诗人中,比高适有才的人很多,比高适名气大的也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没有高适混得好。他们嘴上说要成就功名大业,却一个比一个惨,唯有高适能够带兵打仗,治理地方,去世前还被封为渤海县侯。这些成就,和他务实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

高适这种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一定完全取决于利益,但做事前一定会衡量。他可以主动和别人交朋友,但除非机缘巧合,别人很难走入他的世界。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成就事业的人,往往和高适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而这种本事,李白和杜甫一辈子都学不会。他们之间能做朋友,唯一的交集是诗。不同的是,写诗是李白和杜甫的唯一特长,而对于高适来说,只是业余爱好。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