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搅动风云的人物都已就位,他们将书写各自的辉煌历史。
此时长安城中的王维,意气风发。
·03·
同年,王维被任命为太乐丞。这是从八品的官职,掌管宫廷礼乐方面的事情,虽然不是政务方面的官职,但和王维的专业特别对口。
可是没多久就出事了。
正准备大展身手的王维,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迎来命运的滑铁卢,他所向往的封侯拜相逐渐远去。
事情其实很简单。由于受人挑唆,太乐署的艺人当众舞黄狮子,结果被旁边的吃瓜群众随手举报,王维承担领导责任,被赶出长安。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明黄色是皇家的专用颜色,黄狮子舞蹈也只有皇帝才能看,除非是陪同皇帝观看演出,否则其他人是根本不能看的。
而从李世民开始,唐朝历来都有藩王夺取皇位的先例,更不用说武则天退位后的皇位剧烈变动。唐玄宗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至此也不过十年。
为了巩固地位,他严禁兄弟和大臣交往。
这次的黄狮子舞,让唐玄宗特别敏感,一定要当作典型案例来抓,顺便告诉其他人:“朕的东西,你们不能来抢。”
如果再阴谋论一点儿来分析,和王维关系很好的宁王、薛王、岐王等,都在唐玄宗的防范之列。你突然搞黄狮子舞,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夺权前的彩排?
唐玄宗是在激烈斗争中获胜的枭雄,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威胁。于是王维就被赶出长安,到济州做司库参军。
这是管仓库的小官,就算每天把物资摆放得整整齐齐,仓库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会有人在乎。如果是其他人做这个官,几乎看不到任何前途。即便是有关系的王维,也在这里待了六年。接着王维又做了几年小官,最终弃官不干,以布衣身份闲居长安。
等到再次被起用,已经是十五年后了。这十五年时间对王维的影响特别大。他本来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可刚准备展翅的时候,命运的大手就硬生生把翅膀按了回去,让他扑了一个空。
摔下悬崖的滋味,真疼啊。那些看守仓库的寂寞日子,或许王维也会回忆起长安的繁华,和当年的凌云壮志,但他又有一种无力感,让他始终不能摆脱困境。
他感叹过命运不公,也在漆黑的夜里抹眼泪。王维拜谒过济州的长官,结果就是没结果。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理想和现实产生剧烈冲突,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就此沉沦。王维选择和自己和解。
那个锋芒毕露的少年被磨去棱角,逐渐变得圆润温柔,他不再说宏大的梦想,而是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
既然活在当下,就要接受当下的一切。王维很少有吐槽命运不公的诗句,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怨愤,就连妻子去世后,也没有留下半点怀念的痕迹。他把所有的想法都内化于心,不再向外表达。不是不想说,而是没必要说。
那些困扰王维的烦恼,经过内心的思考,他早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就没必要在语言上进行激烈的表达了。
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很多人一辈子都悟不到。可王维是学佛的,经过多年煎熬,他终于把内在佛法和外界感悟融会贯通。
明白了,也就通透了。
郭德纲说过:“人在三十岁之前不狂是没出息的,人在三十岁之后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三十岁之后的王维不狂了,慢慢也出息了。
·04·
活得通透的人,往往比较平静。
公元735年,张九龄伸出温暖的大手,把王维拉回朝廷,虽然只是正八品的右拾遗,起码算是归队了。
第二年,吐蕃攻打小勃律,作为小勃律的宗主国,唐朝不能眼睁睁看着小弟被欺负,于是命令河西节度使出兵维权。
战争进行得很顺利,河西军在青海大破吐蕃。
公元737年,唐玄宗亲自让王维出差,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慰问作战胜利的河西军队,然后就地参军做节度判官。也就是说,出去就不要回来了。
西北到处是戈壁滩,夏日骄阳晒在身上火辣辣的。王维骑着马,扛着天子赐予的旌节,缓慢而有节奏地走向河西大营。
他在多年前曾羡慕过边塞生活,现在终于来到真正的军营,以后或许有立功的机会,实现曾经幻想过的未来。但他却无悲无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是的,王维很平静,仿佛没有什么外界纷扰能够打动他,他知道与其想太多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做好手头的工作。此时的王维,连写诗都不带感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只是把看到的景象如实写出来,不愿意再有哪怕一笔多余,更不愿意加入自己的主观情绪。他就像写生的画家,述而不作。和那些遇事就争得面红耳赤的人相比,王维显得特别平静克制,而这种克制就是人生最美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