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摘抄 > 白居易和元稹 岁月终究老了英雄(第2页)

白居易和元稹 岁月终究老了英雄(第2页)

白居易的母亲去世后,他回到河南老家丁忧。白居易的家里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现在又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过得苦巴巴的。他估计是和元稹抱怨了一下,结果马上就收到了来自江陵的温暖。

元稹不仅给白居易写信,劝他不要发愁,好日子终究会来的,一定要努力坚持住,还给他寄来衣服和江南土特产,并且把多年的积蓄找出来,给他转账二十万钱。这种患难与共的感情,让人酸成柠檬精。

公元815年,元稹调任通州司马,由于旅途劳顿和水土不服,他得了疟疾,住进了通州医院的ICU病房。当他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忍不住悲从中来。那个寒冷的夜晚,屋里的油灯即将熄灭,虚弱的元稹挣扎着爬起来,提笔写了一首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很好,听说朋友被贬,当然想到自己五年来的凄凉,不禁为他不值。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坚持多年的事业崩塌了。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比仕途不顺更让人无力。

此后,元稹不停地到虢州、同州、越州任职,白居易也走过忠州、杭州等地,但不论多远,他们始终没有中断联系。他们互相勉励,互相思念。白居易曾说:“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哪怕每天吃不上饭,也希望能见到好兄弟元稹。

为了缓解思念之情,白居易随身带着元稹的诗集,下班回家就在油灯下苦读,读到眼睛发痛也舍不得放下。对于白居易而言,看到那些油墨笔迹,就像元稹坐在他身边一样,他们还可以豪情万丈地纵论天下。

·04·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了。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中兴大唐,却由于局势复杂,始终不愿意铲除太监势力。

唐宪宗时代,最有势力的太监是吐突承璀。元稹和白居易被多年贬谪,很大程度上是拜此公所赐。吐突承璀屡次担任禁军中尉,权力大得一塌糊涂。他作威作福依然不知足,还想拥立澧王李恽为太子,毕竟拥立之功是最大的。

弥留之际,梁守谦、王守澄等太监害死了唐宪宗,共同拥立太子李恒继位为帝,这就是唐穆宗。唐穆宗登基后,一想到吐突承璀,就恨得咬牙切齿:“这个王八蛋,差点把朕的皇位都搅黄了。”

于是,唐穆宗找机会干掉了吐突承璀和李恽,并且大力提拔那些被太监迫害的人,比如元稹和白居易。

元稹和白居易多年贬谪流放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回到久违的长安,看着巍峨的大明宫,曾经在这里工作的元稹和白居易,早已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此时白居易已经四十九岁,元稹也四十二岁了。

人生走过中年,他们不再写过火的诗句,也不再随便得罪人,而是吟诵起了风花雪月——那些年轻时看不起的诗句,白居易玩得很溜。

元稹只做了三个月宰相,就因为牛李党争被罢免。他们知道人力有时穷尽,也不再关心天下大事,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人生走到此时,才算是活通透了。

所谓家国天下,不是靠几个人的一腔热血就能改变的,而是每个人都做好身边的小事,然后交给时间和岁月。凡是自诩盖世英雄的年轻人,终究会被生活重新教育。而那些通透的中年人,早已失去了睥睨天下的锐气。

在当时的朝堂上,李德裕是李党领袖,和元稹的关系极好,他们和李绅合称“三俊”。

公元830年,牛党领袖李宗闵当权,元稹再次被排挤出长安,到湖北担任武昌军节度使。第二年七月,元稹暴病而亡。

·05·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哭得撕心裂肺,亲自写了墓志铭。相伴二十六年,料理后事是应该的,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元稹去世九年后,白居易每次回想起元稹,依然痛哭流涕。

晚年的白居易,生活在洛阳。他的生活很简单,和刘禹锡写写诗,和高僧念念经,在外人看来,基本是个安贫乐道的坊间大爷。

公元840年,六十九岁的白居易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去世九年的元稹,梦中的元白依然是青春年少的模样,他们写诗、骂人、贬谪、思念……那段**燃烧的岁月,才是元白一生的精华。

梦醒后,白居易长叹了一口气,拖着老迈的身躯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缓缓在宣纸上写下了一首《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你走了,我也老了。当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如今却阴阳两隔,那些岁月早已不能再回头。尤其是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说得很凄凉。每次读到这句诗,我都会想起南宋刘过的《唐多令》: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岁月终究老了英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