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才女与荡妇之间的距离
悲剧,
从她放弃自己的那一刻起,
就已注定。
公元844年,鱼幼薇出生于长安。她的父亲是落魄书生,一辈子不得志,于是把一腔心血都倾注到了她身上,希望女儿能够青出于蓝。
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鱼幼薇很小就能识字写诗,成为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隔壁老王就成天挖苦自己家的胖儿子:“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那熊样……”
公元854年,鱼幼薇已经是长安城有名的才女,连文坛大V温庭筠都慕名而来,亲自到她家拜访。这就好比金庸亲自去拜访一个小学生,张口就说“我很欣赏你”。
那年,鱼幼薇才十一岁。
一进门,温庭筠就说:“听说你会写诗,我来考考你。”紧接着,他以“江边柳”为主题,要求鱼幼薇赋诗一首。
也许是艺高人胆大,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鱼幼薇稍一沉吟,张口就来: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惊呆了。唐朝的神童很多,能写诗的聪明孩子也不少,可十一岁的女孩就能写出这样的诗,真的不多见。如果悉心培养,鱼幼薇将来的文学成就必不输于班昭、上官婉儿。温庭筠想到了自己的一生:论才华,手指八叉就能成诗;论门第,他是中书令温彦博的后人;论人脉,他出入相府如同自家的后花园。可他却至今功业未成,落魄寒酸。
温庭筠抬头看看鱼幼薇家破败的房子,瞬间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我要帮助她,不能埋没她的才华。”温庭筠暗暗下定决心。从此,温庭筠经常来指导鱼幼薇的学业。
鱼幼薇的住处在平康坊附近,这里是长安著名的红灯区,所见所闻都是妓女的日常琐事,导致她的诗文艳丽有余,气势不足。针对鱼幼薇的弱点,温庭筠经常带她出入公侯府邸,或是去郊外游玩,增长她的阅历,开阔她的眼界。经过两年的学习,鱼幼薇逐渐具备了优秀诗人的素质。
那天,鱼幼薇写了一首诗,欢快地跑过去交给温庭筠:“师父,这是我刚写的诗,您给看看呗。”
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
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
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
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嫩菊、远山、凉风、绿树,秋天来了,思念的心情越来越浓厚,可是没人给征人传个口信,说我正在想念他。温庭筠看到这首诗,心下甚慰。
“有这么出色的弟子,夫复何求啊。”为了鼓励鱼幼薇,他把这首诗的底稿交给朋友们传阅,请他们评价,并且附带了自己写的一首和诗: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这是温庭筠和鱼幼薇第一次诗词唱和。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唱和会伴随彼此的一生。一个才华横溢的大V,一个荷叶初露头的新秀,在朝夕相处下,鱼幼薇对温庭筠有了超越师生的感情。从她写的《寄飞卿》就可以看出一个小女孩的细腻心思: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