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你对我好,我知道,但我们不合适
我虽然穷,但想做一个好人。
公元816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
随着“嘎吱嘎吱”的踩雪声,一个中年人慢慢走出国子监的大门。因为积雪太厚,他的布鞋都被浸湿了。他叫张籍,国子监助教,级别从六品。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就是韩愈的大弟子。可惜韩老师此时也只是正五品的太子右庶子,想拉学生一把都无能为力。
张籍拎着破旧的皮包,显得很颓丧。他正琢磨着去菜市场买点便宜蔬菜,最好能加二两猪头肉、半斤绿蚁酒,那就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啦。结果刚路过门卫室,就听到有人喊:“呦,张老师下班了,有您的快递。”
张籍快步走过去,从门卫大爷手中接过一个包装十分精美的文件袋。“请我外出讲课,也不用这么奢侈吧。难道是……定金?”一想到这里,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呼吸变得急促,双目充血,苍老的双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唰”,文件袋被撕开了。
张籍震惊了。原来文件袋里不是定金,而是比定金更珍贵的东西: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亲自发来的Offer,请他去山东上班。
“张老师,我很喜欢你的诗。不如来山东帮我写文案呗?年薪一百万,有福利分房、带薪休假……您考虑一下?”天上掉馅饼,张籍被砸晕在了雪地里。
可能有人不知道李师道是何人,这里解释一下。
公元765年,一个叫李正己的军人发动兵变,坐上了平卢淄青节度使的宝座,统治着山东全境,成为唐朝当时最有势力的封疆大吏。从此以后,节度使的宝座就再也没改过姓,老子死了儿子上,儿子死了孙子上,正所谓三生三世千里山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李师道就是李正己的孙子。他们的家族统治山东已经五十多年了,比号称“民国不倒翁”的阎锡山还多十四年。牛否?牛也。
家族势力很牛,李师道本人更牛。他是山东的军阀,也是朝廷的宰相,还是从一品的司空。在整个大唐,连皇帝都不敢拍着胸脯说:“我比李师道牛。”
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这一点绝无虚假。两年前,唐宪宗想收复淮西镇,结果消息刚刚透露出去,李师道就派人烧了朝廷的仓库,意思是:我饿死你。
宰相武元衡发了一条微博:“我打算削藩,支持的点赞。”李师道看了很生气,派出刺客在大明宫前射死了武元衡。
李师道不仅有钱有势有地位,还特别心狠手辣,坚决贯彻自己的座右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送你一程。
如果张老师能认清形势,应该赶紧收拾行李买火车票直奔山东,抱紧李师道的大腿喊一嗓子:“小弟来迟也!”可是,张籍并没有。他把精美的Offer随手扔到雪地里,还上去踩了两脚,然后冒着风雪向菜市场走去。
其实,张籍没理由拒绝这份工作。他从小刻苦读书,可总是时运不济,落榜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晴天霹雳,但对张籍来说,却是家常便饭。直到三十三岁那年,一个饭局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天,孟郊请张籍吃烩面。张籍吭哧吭哧去了之后,才发现还有一个面目儒雅的读书人。
“你好,我叫韩愈。”
“你好,我叫张籍。请韩老师多多指教。”
韩愈比他小两岁,但人家已经中进士六年了,现在是宣武节度使推官,公检法都归他管。三十岁的正处级,你感受一下。
正因为一起吃烩面的“一面之缘”,韩愈收张籍为学生,并在第二年推荐他中进士。唐朝的科举考试不糊名,只要关系够硬,考官就能直接让考生中进士。可即便中了进士,也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只有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得到职位和薪水。如果这一关过不了,进士头衔基本没什么用。
整整七年后,张籍才得到了职位,太常寺太祝,正九品。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烧香磕头。可以想象,他的工资不会多,五险一金也是最低标准。比他惨的,估计只有临时工了。更惨的是,他的眼睛有病,都快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