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角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是李贺在长安做奉礼郎时写的,明明只是听了一场箜篌演奏会,偏偏被他写出玄幻世界的宏大和瑰丽。就问你服不服?
比如《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我用键盘写完这首诗,已经觉得阴风阵阵,仿佛一个面无表情、毫无生气的绝美女子迎面走来。这就是李贺。独特的经历和天赋,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作品。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就算李贺因此而成名,他也未必喜欢自己的时势。
如果可以选择,他或许更愿意做“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的俗人。我们只看到玄妙的唐诗、凄惨的世界,却没看到李贺在生死边缘游走时的狼狈。
没有什么不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平时用来把玩的诗文,耗尽了李贺的全部生命和运气。
·06·
当然,李贺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曾经得到奉礼郎的职位,只是从九品,在祭祀朝会的时候跪在地上引导:您向左走,您的位置在右边,跪拜,起立……相当于大会门口的引导人员。
对于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哪能受得了如此细琐的工作?再加上他身体也不好,十几岁时就两鬓斑白,仅仅做了三年就辞职了。
再次回到昌谷,李贺想过从军。他在《南园》中也曾满怀希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公元814年6月,辞职一年的李贺病情逐渐好转。他从昌谷出发前往潞州,投奔韩愈的侄女婿张彻。张彻对他也蛮好,经常设酒宴款待,但打败李贺的依然是身体,每月的工资基本都用来抓药了。张彻只好让他做一些整理文书的工作。
由于军队讨伐叛军不利,节度使跑路了,张彻也溜了,李贺只好返回昌谷。这份工作他只做了三年。
理想破灭,功业无望,身体又每况愈下,李贺已经心如死灰。
公元817年,昌谷。李贺躺在老宅的**,气若游丝,迷离的眼神已经很久没有光彩了,只有苍白的脸颊和细长的手指特别显眼。他就像一个身患绝症的学霸,在和病魔抗争多年后,终于扛不住了,躺在ICU病房里吸着氧气,打着点滴。可生命是留不住的,每一滴盐水滴下,就代表生命力又减弱一分。
那些往事如电影镜头一般闪过。少年时骑驴写诗的煎熬,和韩愈畅聊未来的喜悦,离开长安时的落寞,家徒四壁的狼狈……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李贺的脸上,他很想拼命夺回自己的生命,却总是徒劳。
“唉,好不甘心啊。”
他说过,“天若有情天亦老。”事实证明,老天无情,人寿有时,一语中的。
·07·
李商隐写过一篇《李贺小传》,里面记载了一则故事。
李贺快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穿绯色衣服,骑着赤龙,手持太古篆字笏板的人来到家门口。他挣扎着从**下来,给神人磕头:“母亲又老又病,我还得照顾母亲,实在走不开。要不就算了吧。”绯衣人笑了:“天帝建成一座白玉楼,想请你去写一篇赞文。再说了,天上的生活一点儿都不苦,快跟我走吧。”李贺大哭一场,然后气绝。
李商隐信誓旦旦地说:“这件事邻居们都看见了。李贺的姐姐也是老实人,不信你问她。事情真的是这样。”
愿李贺在天宫里满眼阳光,笑得坦**。李贺若有来生,宁愿不要他有很高的天赋,也希望他能做一个快乐的农家少年郎,无病无灾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