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摘抄 > 高适 要做点事就得务实一些(第1页)

高适 要做点事就得务实一些(第1页)

高适:要做点事,就得务实一些

他不会像李白一样空想,

也不会像杜甫一样伤春悲秋,

他只是务实地做事,成就一番事业。

·01·

公元733年,张守珪镇守幽州。他在防御吐蕃的时候战功赫赫,由于特别出类拔萃,被唐玄宗调往幽州防御契丹。

张守珪在幽州保持了一贯的优秀作风,对契丹作战中连续取得胜利,并且将契丹首领屈刺、可突干的首级送往东都,悬挂于天津桥之南。而在此之前,他还在紫蒙川检阅三军,那可是契丹人的地盘。到敌人的地盘去阅兵,可想而知当时的张守珪有多么威风。

不久以后,张守珪就被提拔为幽州节度使、辅国大将军等一系列高官显爵……对了,他还有一个义子叫安禄山。

如果能保持下去,张守珪的成就不可限量。可他和很多人一样,一旦登上高位,便不能保持清醒的大脑,反而做出很多糊涂事,而目的只是为了保护到手的功名利禄。

公元738年,幽州将领赵堪、白真陀罗借用张守珪的名义,命令平卢军使和奚人打仗。也就是说,幽州将领是假传命令,对于这场战争,张守珪并不知道。

但是平卢军使的军队冲向奚人之后,却被反杀。这是一场严重的军事失利,消息传到张守珪耳中,他不仅没有补救,反而谎报大捷。而那些战士则成为将领欲望的炮灰,白白牺牲了。他们不仅没有抚恤金,连烈士的名号都没有,只是从花名册上一笔勾销,仿佛从来没有生活在世间,他们的亲人和妻儿,也从来没有过儿子和丈夫。

不论从哪方面看,张守珪都做得太缺德了。如果真的不知情,可以向朝廷如实报告啊,反正是下属假传命令,自己最多是领导不利。可他一点儿责任都不想承担,还想借机骗战功。这种欺上瞒下的职业官僚,真是坏到没边了。

由于事情实在太大,最终被唐玄宗知道了,他派内侍牛仙童到幽州考察,结果张守珪又用重金贿赂牛仙童,两人统一口径:“陛下,真的是大捷,骗你是小狗。”

其实怎么可能瞒天过海呢?那些群情激愤的战士家属,恨不得把张守珪生吞活剥了。唐玄宗还是知道了真相。

牛仙童被挖心割肉而死,张守珪被贬为括州刺史,而白真陀罗则早已自杀。这件高层将领牺牲士兵谋取私利,并且勾结内侍欺骗皇帝的大案,很快传遍大唐各地。

这是当年最大的热门事件,无数文人都写诗文批判张守珪,以及腐败的朝廷。但骂得最狠的,还是在河南商丘种地的高适。

高适的朋友曾经追随张守珪出塞,对于这件事情,属于第一知情人。他带着诗文来看望高适,希望能互相交流,共同学习。高适看完之后说:“我来给你和一首吧。”

高适眉头紧锁,冷峻的脸庞看不到一丝笑容,铺开纸张以后,沉重地写下三个大字: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穿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如其人。

从《燕歌行》可以看出来,高适是感情极其丰富又特别刚毅的人。他对出塞的战士报以同情,也对缺德的将领十分痛恨,并且在最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我做主,绝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既重情又刚毅,构成高适的人生底色。

·02·

能活到如此境界,不是没有原因的。

高适出身于渤海高氏,祖上也曾显赫过,南北朝的霸主高欢就亲自到渤海高氏,请求认祖归宗。他的爷爷做过安东都护,属于威风凛凛的唐朝六大军区司令之一,管理高句丽的固有领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