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摘抄 > 王维 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第3页)

王维 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第3页)

·05·

公元744年,王维在蓝田买了一栋别墅,开始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那是宋之问的旧宅,坐落在蓝田的辋川山谷中,里面有完整的园林、湖泊和亭台楼阁。据《辋川集》描述,这座园林别墅占地很大。从山口进入,迎面而来的是孟城坳,背后就是种满青松的华子岗。然后一直向前走,能看到一片宽阔的湖,湖边有茅庐,庐屋后又是茂密的竹林。

如此宽敞的庄园,不好好装修一下都对不起买房钱。但不好意思,王维根本没有装修。他甚至把屋内原有的物件都拆除了,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可谓简约素雅到了极点。

茶铛用来煮茶喝水,经案用来读佛经,绳床用来睡觉,药臼用来捣药……只要保证基本生活就行了,仅此而已。

一般来说,越需要包包、房、车来炫耀的人,其实内心越不自信,而越是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反而是内心强大的狠角色。

此时王维的内心已经十分充实,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装饰自己,面对所有的苦恼、迷茫和纠结,他都能透过迷雾,直指问题的本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何来烦恼?

所谓四十不惑,不正是这样吗?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不如随它去,何必庸人自扰。只有如此通透的境界,才能适应极简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很难做到这样。五分钟不看手机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家里不塞满东西就觉得没有安全感,这其实是缺少生活的阅历和思考。

但思考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而增长,恰恰需要主动琢磨,就像百战百胜的将军一样,只有经历无数次胜负和复盘,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绝对不是鸡汤。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与其浑浑噩噩,不如做清醒的旁观者。正是活得不惑的王维,才能写出无悲无喜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约素雅到了极致。类似的还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明白有些事不可为,有些事又不愿为,所以不如去他大爷的,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

·06·

那年春天,渭城刚下过一场春雨,路边的柳树也吐出新芽。

一位姓元的朋友要出使安西,王维到渭城送行。他端起一杯酒对朋友说:“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哦,不对,王维吟了一首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和朋友分别了,紧接着安禄山不远千里而来,伸出胖胖的双手要来和他做朋友。

公元756年6月,唐玄宗收拾行李跑路,王维来不及跟随,被汹涌而来的安史叛军抓住。同时被抓的还有杜甫,只是杜甫的官职太小了,人家看不上。王维就不一样了,已经红了三十多年的金牌填词人,几乎没人不认识。安禄山非要给王维一个官做。

王维数次想跑都不成功,不得已做了安禄山的给事中。这是个正五品的官职,工作岗位就在安禄山身边。算是平调,只不过换了老板。

第二年长安收复之后,王维由于履历有污点,又被朝廷抓了,按照律法是要被砍头的,但他赶紧拿出一首诗作证: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肃宗看到以后顿时生出恻隐之心,再加上弟弟王缙愿意用功名给哥哥赎罪,王维才保住一条命。

经过此次劫难,王维彻底死心了。白天按时上班,晚上回家礼佛,平时不吃肉不喝酒不应酬,周末跑到辋川别墅中钓钓鱼敲敲木鱼;需要拍马屁的时候,说说“万国衣冠拜冕旒”,不需要的话就经营好自己的日子。

我觉得这不算懒政,王维只是不愿意蝇营狗苟而已,该做的事情都能办得很妥帖,除此之外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没什么错。

如此过了几年,他突然预感到要不行了,于是让仆人摆好笔墨纸砚,给远在凤翔的王缙写了离别信,给其他亲戚朋友也留下遗言。

然后,安然离世。

·07·

曾经有朋友和我说:“如果一个人见识过世界,一定会明白别人的不得已,然后可以更加包容地看待人和事。没有戾气,更多的是理解。”

我懂他的意思,但我实在做不到,看到不平的事忍不住要说,看到肮脏的人也忍不住要骂,受了气也要报复回去。

其实我并不喜欢急吼吼的自己,说到底还是思考得不多,见到的世界不大,修养还不够好。

王维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典范。他是我一直想成为的人,哪怕终究只能望其项背,这条修炼之路也要一直走下去。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