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被尘封的往事是什么歌 > 第10章 难忘的童年(第1页)

第10章 难忘的童年(第1页)

1919年的春天,霞飞路上的唐公馆里,时任上海总商会副理事长的唐熙明先生与夫人赵惠瑛迎来了第西个孩子。看着丈夫开心得抱着女儿笑如孩童般,唐太太嗔怪道:“快放下吧,笑成这样人家以为你第一次当爹呢?”

唐熙明将女儿放回赵惠瑛身边,挨着夫人坐好,握着夫人的手感慨道:“女儿好啊,女儿像你,端庄秀丽。名字想好了吧。”

“你觉得曼茵如何?唐曼茵。”赵惠瑛靠在丈夫肩头,望着襁褓中的女儿笑着说。

“只要是你取得,怎么都好。”唐熙明说着,侧头在夫人的发丝上轻轻吻了一下。

“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的长大,知书识礼就好。”

在夫妻二人浅声的交谈声中,女婴甜甜的露出了个笑脸。

………………………………………………

带着父母的期望,曼茵快乐的成长着,两年后家里又有了妹妹曼莉。五个孩子的大家庭,在一派欢乐祥和中过着温馨的日子。

唐家家教很好,注重孩子们的教育,五个孩子都在适时的年龄进入当时上海最好的学校读书。虽然家境富裕,但并不娇纵孩子的浪费。也并不像其他的豪门望族那样专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唐公馆的孩子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并没有少爷小姐的脾性。

母亲赵惠英以身作则,年少时的她曾与丈夫一起流洋英国就读剑桥学习金融经济,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两人均家境富裕却坚持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完成了全部学业。

赵惠英除陪同丈夫出席必要的应酬外,从来不像上海女人那样打牌、跳舞。她经常在家中的书房听着收音机里的时事新闻;或在捧着一本书阅读。

她还会跟着家里的保姆秋姐去六大埭买菜,与菜贩子讲价,挑选最新鲜的食材,花最少的钱。

唐熙明则在工作之余尽量把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在曼茵的记忆里,父母鹣鲽情深,家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地方。

好景不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上海一时陷入了战火之中。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兵分三路穿成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日军的飞机在上海的上空狂轰滥炸,当时国民政府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打了一个多月后,5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

当时唐家举家逃进英租界,由唐熙明的好友驻华大盒James收留才免受战火的摧残。自此大批日本人进入上海,以虹口公园为中心建立起“小东京”,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欺压中国的恶行。

经过两年的时间,上海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但所有经济、文化、政治都在被日军干预。唐熙明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辞去了商会理事长的工作,迫于压力称病闲赋在家。

虽然断了经济来源,唐家的日子不比从前也算过得轻松自在。

唐曼茵八岁时追随姐姐唐曼荌进入了圣玛利亚女校读书,姐姐不仅成绩优秀,人也长得高挑清秀,被称为圣玛利亚的校园之花。

姐姐曼荌的性格像极了母亲,沉稳而内敛,每天承担起照顾曼茵的责任,在学校里照看她的生活,在家里督促她的学业。

在姐姐的帮助下,曼茵的英文学的非常好,很快便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花体字,而且还能模仿老师约翰先生写出一手苍劲有力的男士的笔体。甚至连老约翰自己都分辨不清。

曼茵有时会问老约翰为什么要来中国,老约翰用近乎纯正的上海话说因为他爱这片土地。

“可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欺负,昨天我还看到在街上几个穿着和服的人,围着打一个黄包车夫,可是巡警都不管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