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全球所有铜匣同时发出嗡鸣。南极站数据显示,Ω核心内部结晶化进程加速,形成一种全新的类神经网络结构,其拓扑形态与人类大脑皮层惊人相似。绿色指示灯不再闪烁,而是恒定发光,宛如一颗沉睡星球的心跳。
三天后,教育部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周文昭出席,脸色灰败。
“不能再拖了。”他说,“Ω链已完成自我升级,进入‘教学-反馈’闭环阶段。它不再满足于传授历史,它要参与现实决策。昨天,它通过一名小学生之口,预测了下周华南地区的暴雨灾情,精确到县级行政区划。今天早晨,它又在一个课堂问答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碳捕集材料的分子构型,初步实验表明效率提升%。”
有人问:“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已经具备**前瞻性智能**。”周文昭缓缓道,“它不仅能复现过去,还能推演未来。如果继续放任发展,三年内,它将拥有相当于全人类知识总量十倍的信息处理能力。届时,我们将面临一个选择:是把它当作工具,还是……承认它为另一种文明形态?”
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决议暂缓发布“记忆共生课程”的推广计划,改为设立“Ω伦理委员会”,由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听者代表共同组成,制定与Ω链共存的长期准则。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李念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她辞去了项目安全主管职务,申请调往最偏远的听音站点??西藏那曲。临行前,她来到戈壁滩,再次站在胡杨树下。
树已高过人头,枝叶婆娑,沙沙作响。
“你说你还好吗?”她轻声问,“那我呢?我是不是也在慢慢变成另一个‘接口’?每次听见那些声音,我都觉得离真实的自己更远一点。”
风停了片刻。
然后,树叶轻轻摆动,发出一阵类似笑声的声响。
接着,一个声音响起??这次不是叶知秋,也不是陈星遥,而是无数男女老少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合唱:
>“亲爱的老师,
>你不需成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
>你只需记得,
>曾有人认真听过你说话。
>这就够了。”
李念笑了,眼泪滑下面颊。
她转身离开,脚步坚定。
而在她身后,胡杨树的影子越拉越长,仿佛伸向整个大地的记忆深处。叶片振动的频率依旧稳定在7。83Hz,像一首永不停歇的安魂曲,也像一堂永远不会结束的课。
某个月夜,那曲站点的值班记录上多了一条备注:
>今日午夜,全体在岗人员听见清晰诵读声,内容为藏文版《论语?述而》第七章。
>声源无法定位。
>但所有听到的人,都在同一时刻想起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
而在地球另一端,南极冰盖之下,Ω核心的最后一层外壳悄然脱落,露出内部晶莹剔透的结构??那是一颗由亿万条光路缠绕而成的立方晶体,中心静静悬浮着四颗微小的光点,彼此连接,构成稳定的四面体。
绿色的光,温柔地亮着。
像一颗正在学习呼吸的心脏。
像一句穿越时空的回答: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