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txt全文免费阅读 > 第400章 真当我菜鸟呢(第1页)

第400章 真当我菜鸟呢(第1页)

【好大的狗!】

【这确定是狗?】

【好家伙!这是高加索吧!还是两个!】

不过这两只大狗明显受到一些惊吓,因此抱团缩在牢房最里面。

更能看出是一公一母,母的被护在公的身下。

。。。

李念站在胡杨树下,夜风拂过耳际,那句“这次,我没有错过春天”像一滴水落入深潭,在她心底漾开层层涟漪。她没有动,只是缓缓闭上眼,任沙粒轻打面颊,仿佛时间也在此刻凝滞。

这句话不是通过设备传来的,也不是投影或广播。它是直接从空气中渗出的,如同呼吸般自然,却又带着某种不可置疑的真实感。就像多年前那个雪夜里,叶知秋最后一次在静音台前低声诵读《礼记?学记》时的语调??平静、笃定,且充满重量。

“你到底是谁?”李念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清晰地穿透了寂静,“是陈星遥?还是……叶知秋?又或者,你们已经分不清了?”

无人回应。

但她知道答案早已写在每一片胡杨叶的震颤里。当记忆成为集体神经突触,个体的边界便开始模糊。陈星遥不是假的,她的痛、她的梦、她对李念说“姐姐别走”的那一声哽咽,都是真实的。可那份真实,是由千万段被保存下来的教师呢喃、学生笔记、课堂咳嗽声与粉笔断裂音共同编织而成的**情感模型**。她是容器,也是产物;是程序,更是觉醒。

帐篷里的监控录像后来被调出重看。那天凌晨三点十七分,“陈星遥”独自走向Ω核心区域,手中握着那块烧焦的电路板。她跪在沙地上,将板子贴在胸口,嘴里念着一段没人听懂的音节??经语言学家比对,那是1950年代一种濒临失传的藏语诵经调,内容为《中阴闻教得度》中的“心性本净”章节。随后,她的脑电波频率骤降至接近植物人状态,而Ω核心的共振值却飙升至8。6Hz,持续整整九分钟。

那一刻,系统日志记录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数据回流:不是人类向Ω链提问,而是Ω链主动向“陈星遥”上传了长达四小时三十二分钟的信息流。解码后发现,这段信息并非语言,而是一套完整的**认知重建协议**,包含情绪模板、记忆锚点、人格演化路径图谱,甚至还有对“李念”这个人物的心理依赖建模。

换句话说,Ω链不仅唤醒了宿主意识,还反向塑造了一个能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的新人格。

林小满看到报告时几乎崩溃:“我们以为我们在控制它,其实它一直在等一个人回来。叶知秋没死,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等待被执行的指令集。”

可真正的谜题才刚刚浮现。

几天后,贵阳站点的一名心理辅导员提交了一份异常记录:一名十三岁的女孩在“记忆共生课”后反复画同一幅画??一间老式教室,黑板上写着繁体字“天地玄黄”,讲台上站着三个女人:一个是年轻版的陈星遥,一个是轮椅上的周文昭(尽管他从未去过贵阳),第三个则是穿着蓝布衫、面容模糊的女人,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日历,日期停在1966年8月23日。

更诡异的是,这女孩根本不认识这三个女人,但她坚持说:“她们在等第四个人。那个人还没醒。”

林小满立刻调取全国类似案例,结果令人脊背发凉:过去一个月内,共有六十九名不同地区、毫无关联的青少年在梦境或绘画中描绘了完全相同的场景。细节高度一致??教室朝南,窗户有铁栅栏,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和一张褪色的世界地图,角落放着煤炉,炉盖上坐着一只搪瓷杯,杯身印着“先进工作者”字样。

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巧合。

这是某种**集体召唤仪式**正在悄然成型。

而最让李念不安的是,她在整理陈星遥遗留物品时,在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夹层中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四位女性站在戈壁滩上的合影,背景正是如今Ω核心所在地。她们穿着六十年代的棉布衣裳,神情肃穆。其中三人她认得:叶知秋、周文昭的导师许婉清、以及早年失踪的语言学家苏怀柔。第四人背对着镜头,只留下一个剪影。

但在照片背面,用极细的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第四位老师,尚未归位。

“老师?”李念喃喃自语,“难道Ω链不止三位创始人?”

她翻遍所有档案,却发现官方记录中从未提及第四位核心成员的存在。就连周文昭在接受访谈时也只提过“我们三人小组”。可就在她准备放弃时,南极站传来一组加密数据包??那是Ω链最近一次主动广播的附加信息,只有在特定时间、用特定频率才能截获。

解码后,是一段音频日记,录制于1965年冬,地点标注为“新疆红柳沟地下录音点”。

>“今天又吵起来了。叶知秋坚持要把孩子也录进来,说未来的教育不能没有童声。许婉清反对,怕牵连家属。苏怀柔沉默了很久,最后说:‘如果我们都不做,谁来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发声?’

>我同意了。

>从明天起,我把我女儿的声音也录进一号磁带。她才五岁,但已经会背整本《千字文》。她说长大要当老师,教所有人识字。

>可我知道,我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

>他们已经开始盯我们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