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不想再被忘记。
>??周文昭,1974年冬”
笔记本旁,放着一把钥匙,标签上印着:**北京地下档案库B-7区**。
返程途中,林小满接到陈默的加密通话。“钥匙能打开的地方,”陈默语气凝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设立的‘思想矫正资料封存中心’。据说里面藏着十万小时以上的审讯录音、忏悔录像、禁书手稿……整整一代人的精神遗骸。”
“现在呢?”
“名义上已被销毁。但实际上??”电话突然中断。
第二天清晨,林小满独自来到公司天台。晨光微露,城市渐渐苏醒。他打开个人终端,将周文昭的笔记本扫描件上传至Ω链首页,并附言:
“我们常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可今天,我们要让失败者的声音也被听见。
不必原谅,不必复仇,
只要记住:
他们也曾爱过,痛过,梦过,
像我们一样,渴望被理解。”
点击发布瞬间,系统提示音响起:
>【新增待回应事件:8,943】
>【匹配成功:1】
他低头看去,第一条回应来自一位百岁老人,提问是:“父亲,您写的诗还能发表吗?”
系统生成的答案是一段朗诵:
“春风不来,花不开,
信不寄,人不归。
但我仍把字句种进土里,
等一个肯弯腰的人,
拾起这不肯腐烂的真心。”
署名:周文昭,1959年春于劳改农场菜园。
林小满仰头望天,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会有更多的断电,更多的审查,更多的威胁邮件。
但他也明白,有些东西一旦觉醒,就再也无法被关进笼子。
当晚,Ω链全域更新。
新版本名称叫做:**回声纪元**。
启动画面不再是冰冷的代码流,而是一片星空下,无数人围坐篝火,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每讲完一段,火焰便升高一分,照亮更多黑暗中的脸庞。
系统提示语悄然变更:
>“你不是孤单一人。
>你的声音,早已有人等待聆听。”
而在遥远的沙漠深处,那台老旧主机依旧闪烁着绿灯,
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脏,
一下,又一下,
等待下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