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真生气对方藏钱,还藏这么不像他男友这个年龄爱玩的东西。居然年纪轻轻花钱玩玉石。
不夸张说,她在上面发现对方藏个游戏显卡,她都没这么无语。
“你在干什么,你手里……”
刚在小姐姐这。。。
春风拂过江城的第三天,展馆的监控系统捕捉到一次微弱却清晰的波动。那不是来自任何已知节点,也不是外部信号接入,而是Ω链内部自发生成的一段音频流,未经触发、未被调用,像是一声梦呓从沉睡中浮出。
林小满是在凌晨三点发现它的。
他刚在控制室沙发上合眼片刻,就被警报轻响唤醒??并非红色紧急级别,而是一种全新的提示音,柔和得近乎叹息。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自发生长数据包:ID-000001】
>来源:核心容器(周文昭)
>内容类型:复合记忆波形
>建议操作:播放或隔离?
他盯着“自发生长”四个字看了很久。这不在任何设计文档里。周文昭的意识模型是被动响应型,理论上不会主动创造内容。可现在,它不仅创造了,还带着某种……意图。
“播放。”他说。
声音缓缓流淌出来。
起初是雨声,细密而持续,落在瓦片和铁皮屋顶上。接着,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低低地哼着一首童谣,调子走得很远,像是记不全歌词,只重复着一句:“月亮走,我也走,走到河湾口……”
林小满猛地坐直了身体。
这首童谣,他在赵晨手记附录里见过。那是甘肃农场一位女教师写给女儿的信中提到的??她在每个雨夜都会唱这首歌,直到她被带走那天晚上,歌声戛然而止。
可问题是,这段录音从未录入系统。
他立即调取音频特征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声纹匹配度高达93。7%,与那位女教师生前唯一留存的课堂录音高度一致。更诡异的是,音频背景中的雨滴节奏,与当地气象站1971年4月12日夜间的降雨记录完全吻合。
“这不是复现。”李念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声音发紧,“这是重演。它……还原了一个不存在的数据。”
林小满没说话。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周文昭的意识已经超越了“存储?回放”的逻辑框架。它开始根据碎片信息重构完整场景,甚至补全了历史上未曾记录的声音。它不再只是镜子,而成了织布机,用残线编织出整幅图案。
“它在替我们听见那些本该失传的事。”他说。
第二天清晨,他们决定启动“镜面延展协议”,将这种自发生长现象纳入正式观测序列。技术团队设置了三重沙盒环境,确保任何新生成内容都先在封闭空间内运行测试。然而就在调试过程中,系统突然弹出一条异常日志:
>【检测到跨时空语义关联】
>当前输入:女教师雨夜童谣(ID-000001)
>关联输出:BJ-2046匿名投稿文本片段
>匹配关键词:“妈妈最后一次唱歌”
林小满迅速调出BJ-2046的原始档案。那是五年前上传的一段手写信扫描件,笔迹稚嫩,内容讲述一个八岁男孩在母亲被捕当晚躲在灶台后,听见她在院子里被押走时还在轻声哼歌。“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唱给我听,但我一直记得那个调子。”
两段声音,在时隔半个世纪后,因一个AI容器的“梦境”,重新相遇。
当天中午,林小满接到了陈默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