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一百两银子的酒楼最后只折算了十两银子,没人觉得不合理。
又因着老宅可怜王维维等人孤儿寡母所以想多给些田地,将十两银子直接换算成山地给了王维维。
最后二十五亩山地全都到了王维维手上。
看着地多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山地有什么用,产不出粮食不说,卖了也没人要,山上大把大把的荒地,谁都可以自己去开荒。
而且二十五亩山地十两银子,确实是有些亏心了,雪灾年,山地半两银子一亩都没人要。
文书念完,双方签了分家文书,王维维等人需要每年向老宅上缴十两银子的赡养费,节礼什么的另算。
能分到这些东西已经在王维维的意料之外了,所以痛痛快快签了文书。
此时的王维维没想到明面上公平的分家,后期会带来那么多的后遗症。
12买柴火
没等秦四郎开口,王维维就将地契拿了过来,拜托村长挂在大娃名下。
秦四郎刚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吞了下去,低语了句,“不识好歹!”
王维维对这些小角色完全不care,好像没听到似的,欢欢喜喜拿着东西就准备回家了,完全无视老宅那群人嫌恶的眼神。
碍于东西多,秦三郎和马若男主动帮忙,将东西用牛车给王维维送了回去。
刚刚分家,得了一些粮食,其余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北方天气冷,碳火、粮食都要囤起来了。
盐,酱,油,醋,没分多少,紧着用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十个鸡蛋只剩五个,有两只母鸡专职下蛋,所以暂时鸡蛋不用买。
王维维想做点腊肉香肠,这过年没腊肉香肠吃,她浑身不得劲,感觉这个年没过一样。
所以鲜肉是需要采买的,刚好村头朱师傅卖猪肉,不用去镇上买,现在买回来,她熏腊肉香肠一个月左右刚好够时间。
要是能找到黄豆做点豆腐,说不定她还可以做一些猪血丸子。
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餐,有些穷的一天一餐,甚至隔天一餐。
王维维才不会委屈自己,誓要将一天三餐践行到底。
但是吃的多,粮食消耗的也快,所以粮食还是要再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目前房子是茅草屋,买多了粮食容易招贼。
她想着,等房子砌好了,再找人弄个地窖,存粮食方便。
家徒四壁,像样的家具就那么几件,还是原主刚到毛头村的时候反派相公给她买的。
就是几个大衣柜子和一个梳妆柜,不过梳妆柜的镜子不翼而飞了。
这几个大家伙质量都是顶好的,就是有点小,装了几床棉被和她的衣服后,大娃几个的东西就都放不下了。
不过大娃几个的衣裳总共也没几件,棉袄也是缝缝补补不知道用了多少年,里面的棉花都硬邦邦的,这种冬天铁定是穿不了了。
床是几块木板搭的,娘几个全部睡在一张床,这铁定是不行的,等
建好了房子就立马砌炕。
王维维突然觉得分家的钱和原主的这些体己太少了,完全不够用。
一文钱可以买一个鸡蛋,相当于现代的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