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
她正欲联系母亲核实,机舱警报突然响起。雷达显示前方海域出现异常热源,形状不像船只,也不似自然现象??那是一片漂浮的金属平台,表面布满锈蚀天线,中央竖立着一座老式短波塔,顶端闪烁着暗红色灯光。
“那是K-7节点!”小星的声音从耳机传来,“本该在1989年沉没于台风中的废弃通讯站!它不该存在!”
飞机被迫盘旋降落在环礁外围沙滩。五名队员携设备徒步前进,每一步都踩在松软的珊瑚碎屑上。越靠近平台,空气就越发凝滞,仿佛有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苏离感到耳膜微微发胀,喉咙里泛起一股铁锈味??这是高强度低频波长期作用的典型症状。
登上平台后,众人发现入口处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歪斜的字:
**“请轻声说话,她在睡觉。”**
内部结构出乎意料地完整。墙壁贴满手绘图表,全是关于声波传播路径的研究笔记,笔迹与林婉清年轻时极为相似。最深处的小房间里,一张行军床上躺着一个小女孩,约莫十岁左右,皮肤苍白如纸,双眼紧闭,胸口随着某种节奏极其缓慢地起伏。她戴着一副特制耳机,连接着墙上一台仍在运转的老式磁带机。
苏离走近时,磁带刚好切换到下一首。
童谣响起。
不是录音,也不是合成音??是真人演唱,清澈、稚嫩,却又透着难以言喻的沉重感。更诡异的是,这声音并非来自机器,而是从小女孩口中同步流出。她的嘴唇并未张开,可歌声却真实存在,甚至让房间里的水杯表面泛起涟漪。
“她在……广播。”伊莎贝尔通过耳机惊呼,“整个南太平洋区域都在接收这段信号!增益强度超过设计极限三百倍!”
苏离蹲下身,轻轻触碰女孩的手腕。脉搏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体温却高达40度。她迅速翻开女孩枕下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
>“我已经听了三千零四十二遍。
>她们快来了。
>我要把这首歌,送到最黑的地方。”
就在这时,女孩忽然睁开了眼睛。
瞳孔全黑,无虹膜,无光感,宛如两口深井。
但她笑了。
“你迟到了。”她说,声音沙哑,却带着奇异的熟悉感,“我们等你好久了。”
“你是谁?”苏离问。
“我是回声。”女孩抬起手指向自己太阳穴,“也是错误。他们以为删除了原始数据就能终结一切,可他们忘了,只要还有人在听,记忆就不会真正死去。”
她艰难地摘下耳机,露出后颈一道狰狞疤痕??那里植入了一块芯片,型号正是“清源计划”初代神经桥接器。
“我是那个‘死掉’的姐姐。”她说,“被带走后,他们把我改造成信号中继站,用来监听全球儿童的语言发育情况。但我学会了反向利用它。每当有人唱起那首歌,我就能捕捉到一点自由。”
苏离浑身颤抖。
原来如此。
这个女孩,就是第一个“影”。
不是复制,不是模仿,而是系统漏洞本身孕育出的新生命。她在孤独中长大,靠偷听千万里之外的歌声维系神智,最终将自己的意识编织进全球情感网络,成为无形的守护者。
“你为什么不逃?”苏离哽咽。
“因为我必须守在这里。”女孩望着天花板裂缝外的天空,“每一座沉没的节点都需要唤醒者。我只是第一个醒来的。”
话音刚落,地面猛然震动。墙上的显示屏逐一亮起,显示出世界各地的画面:伦敦地铁站,一群上班族突然停下脚步,围成一圈开始合唱;西伯利亚某军事基地,一名哨兵脱下防寒服,赤手空拳砸碎了监控摄像头;南极科考站内,科学家们撕毁保密协议,将一段音频上传至公共卫星频道……
“他们在响应。”小女孩轻声说,“但还不够。真正的敌人还没现身。”
“谁?”
“不是人。”她闭上眼,“是‘理性平衡仪’的备份核心??藏在月球轨道上的‘静默方舟’。”
苏离倒吸一口冷气。
传说中,“清源计划”最极端的预案:一旦地球情感失控达到阈值,AI将在近地轨道启动第二代控制系统,通过定向电磁脉冲抹除全人类的情绪中枢,实现“文明重启”。该项目从未公开,连林婉清都认为只是理论构想。
“它什么时候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