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臣定当奉陪到底,哪怕浑身碎骨!”宁中正匍匐在地,精神振奋地表达心意。
“臣愿奉陪到底,浑身碎骨!”其他十几名内阁成员全都跟随。
王天野雷厉风行,不打算遮遮掩掩,异常高调地召集各路人马,直捣各地的门阀世家,将他们打得措手不及。
十日后,京城的城墙,挂着上千人,个个修为尽废、半死不活。
“暴君啊,这是暴君啊!”京城里开始有人传出这样的话,“我们要推翻这样的暴政,推翻它!”
可惜王天野早已勒令,只要出现这种人,不二话:杀!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涉及到的门阀世家一律抄家灭门、株连九族,一个也没放过;没有被镇压的门阀世家选择暂避锋芒,不敢再有一家跳出来。
这种杀鸡儆猴的手段,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王公贵胄们纷纷招认,请求留条活路。
各地的流民被勒令就地安置,用劳动来换取生存粮食,简称以工代赈。
也可申请回乡,不过却要依靠劳动,换取返程粮食。
“殿下,流民暂时解决了,但是……由于饥荒,造成很多田地无人耕种,明年依旧会是荒年。”
“殿下,最近城里已经发现瘟疫……”
原本还老神在在听着的王天野,听到“瘟疫”两个字时,顿时跳起来。
“瘟疫!这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他焦急地问汇报的大臣。
“五、五日前!”
“什么症状?”
“中者三日暴毙,浑身发黑……”
“黑死病!”王天野不等说完就得出结论,心中顿时一松,“传令,将尸体集中焚烧,发现病人全部隔离,同时通告全城,小心跳蚤,全力捕杀鼠类,一头不能放过。”
随后他开始通令全国,预防黑死病,也传令西川岭的医疗团队前来支援。
于是浩浩****的捕鼠队产生。这一举措为乾贞皇朝收拢了大量民心,百姓自发建起功德碑,在家里安放王天野的长生牌。
之后王天野监国,开始发动全国开荒种田,订立劝课农桑的国本,大力发展农业、大兴水利工程,推广教育,稳定百姓民生问题。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没有了门阀世家和王公贵胄的干预,百姓渐渐得到休养生息。
人才的推举和选拔,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科举制得到初步的推行,进京赶考的学子络绎不绝。
第一届的科考,参加人数多达万人,宁中正亲自督办,王天野坐镇朝堂,钦点三科状元。
很快,全国官员进行了一次大换血,百姓们第一次对乾贞皇朝有了改观,对生活有了盼头,劳动的**前所未有地高涨。
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乾贞皇朝,在世人的眼前铺开。
“启禀陛下,工部研制的水泥已经成功,各地的工厂正在全力生产,不出意外,两年之内全国各地的道路都能够铺上水泥公路。”工部尚书乔一涵满脸笑容地汇报。
“农业部也有喜报,今年的粮食产量超过往年千倍,特别是马铃薯、玉米、红薯、新水稻、新小麦这五种主粮的产量,每种最低亩产两千担,远远超过预期,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
农业部是王天野监国之后,又特地增设的一个部门,担任部长的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寒门,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农事有着很深的了解。
“水利局今年修建的水坝、河沟、灌溉水利等各大工程完工数量2473处,大大改善了国内的水土环境。”又一名官员出来汇报。
“启禀陛下,户部第一次人口普查已经完成,目前全国总人口7984万,其中男性1840万人。”
“男性这么少!”王天野当场表示惊讶。
“回皇太子殿下,这已经是包含了今年刚出生的婴儿,以往更少。”汇报的那名官员带着忧伤道。
一个国家才千万人口,这点王天野原本还能够接受,毕竟每个战乱的年代,人口锐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男性只占四分之一不到,着实令他大吃一惊。
接着,王天野又认真地听取了各个部门的汇报,他沉默了;以目前乾贞皇朝的进程,距离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重而道远啊!
但他没有气馁,反而憋着一股劲。国本只要稳定,国策如期推行,相信乾贞皇朝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他眼前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国内暂时稳定,那么接下去就是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