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浮世长安在线阅读 > 第51章 旧臣联名反变法保守势力起争端(第2页)

第51章 旧臣联名反变法保守势力起争端(第2页)

“好!”赵珩眼前一亮,“沈老板,此事就拜托你了。我再去宫里求见陛下,就算不能让陛下立刻释放青禾,也要让他知道,支持新政的人,不止朝堂上的几位大臣。”

赵珩随即进宫,可刚到宫门,就被太监拦住:“三殿下,陛下说了,今日不见任何人。”

赵珩知道,这是皇帝在回避。他站在宫门外,看着冰冷的宫门,心中满是无奈——他虽是皇子,却没有实权,面对守旧派的逼迫,竟连见父皇一面都难。

而守旧派这边,见皇帝迟迟没有动静,又开始了新的动作。

王克庸联合几位老臣,在朝堂上“哭谏”,跪在金銮殿上不肯起来,说“若陛下不严惩苏青禾,不废新政,臣等便死在殿上”。李嵩则趁机散布谣言,说“苏青禾在府中与江湖人士密谈,准备劫狱”,弄得京城人心惶惶。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派人去苏府外闹事,扔石头、骂脏话,想逼苏青禾屈服。春桃把这事告诉苏青禾时,气得浑身发抖:“姑娘,他们太过分了!要不要让清风帮的人来保护您?”

苏青禾却摇了摇头,平静地说:“不用。他们越是闹,越说明他们心虚。你去告诉清风帮的帮主,让他加快调查,只要找到证据,一切就都清楚了。”

三日后,清风帮和沈万堂都传来了消息。

清风帮查到,联名信上的一百二十个名字中,有三十多个是被王克庸胁迫的——有的官员家人被王克庸控制,有的则被抓住了贪腐的把柄,不得不签名。沈万堂则查到,李嵩说的“囤兵器”之地,是京郊的一个废弃粮仓,里面的兵器上刻着“李府”的印记,而且看守粮仓的人,是李嵩的远房侄子。

苏青禾拿到证据后,立刻让春桃通过秘密渠道,将证据和申辩奏折一起送到了御史台陈敬之手中。陈敬之虽被“在家反省”,但仍有渠道将奏折递到皇帝面前。

赵珩也拿到了沈万堂送来的“兵器证据”,再次进宫求见。这一次,皇帝没有拒绝。

御书房里,赵珩将证据放在皇帝面前:“父皇,您看!这是李嵩囤兵器的证据,上面有李府的印记,看守的人也是他的侄子。他说青禾私通江湖囤兵器,根本是栽赃陷害!还有联名信,里面有三十多位官员是被王克庸胁迫的,儿臣这里有他们的证词。”

皇帝拿起证据,仔细翻看。当看到兵器上的“李府”印记时,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李嵩掌管户部,竟私藏兵器,这比苏青禾的“罪证”严重多了!他又看了陈敬之递来的苏青禾的奏折,里面写的新政成效,条理清晰,还有具体的数字和案例,与王克庸联名信中的“扰乱天下”形成了鲜明对比。

“父皇,”赵珩见皇帝神色松动,连忙说道,“青禾一心为百姓,从未有过二心。王克庸他们联名上书,不过是怕新政断了他们的财路。儿臣恳请父皇,释放青禾,继续推行新政,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皇帝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朕知道了。你先退下,朕自有决断。”

赵珩心中一喜,躬身退去。他知道,父皇虽然没有明说,但态度己经变了——守旧派的谎言被戳穿,皇帝终于看到了真相。

而苏府外,那些闹事的人己经被官兵驱散。春桃从外面回来,兴奋地对苏青禾说:“姑娘,好消息!宫里面传来消息,陛下己经下令查李嵩私藏兵器的事了,王克庸也被陛下叫去问话了!还有,外面的谣言也少了,百姓们都在说,您是被冤枉的!”

苏青禾放下手中的书,走到窗边。雨己经停了,天边露出了一抹淡淡的霞光。她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叶子虽己泛黄,却仍有几分生机。

“春桃,”苏青禾轻声说道,“准备一下,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出去了。”

春桃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可苏青禾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守旧派势力庞大,就算李嵩被查,王克庸被问话,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

果然,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王克庸在皇帝面前“认罪”,说自己“一时糊涂,被李嵩蒙蔽”,将所有责任推到了李嵩身上;而李嵩则“畏罪自杀”,死前留下了一封“遗书”,承认自己栽赃苏青禾,却只字不提王克庸。

皇帝虽然知道这其中有猫腻,但李嵩己死,王克庸又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再加上几位老臣求情,也只能暂时将王克庸革职查办,没有深究。至于联名信上的其他官员,皇帝也只是警告了几句,没有严惩。

而苏青禾,虽然被解除了禁足,但皇帝并未明确表示继续推行新政,只是说“新政暂缓,待查验清楚后再议”。

苏青禾走出苏府的那天,阳光正好。百姓们围在府外,看到她出来,纷纷上前问好,有的还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做的点心。李老汉也从青州赶来,抱着孙子,跪在地上给她磕头:“苏姑娘,您没事就好!我们还等着新政呢!”

苏青禾连忙扶起李老汉,眼眶泛红:“老人家,快起来。新政不会废的,我一定会让它推行下去,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她站在人群中,看着百姓们期盼的眼神,心中更加坚定。她知道,守旧派虽然暂时退了一步,但他们的势力还在,未来的路,依旧充满荆棘。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赵珩、陈敬之、沈万堂这些人的帮助,她就不会退缩。

当晚,苏青禾在府中设宴,邀请了赵珩、陈敬之、周景元、沈万堂等人。席间,她举起酒杯,声音清亮:“今日多谢各位相助。虽然新政暂缓,但我们的斗争还未结束。未来,还请各位与我一同,为天下百姓,为大曜的将来,继续努力!”

“好!”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响亮。

窗外,月光皎洁,照亮了苏府的庭院,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虽然改革之路依旧漫长,但他们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新政会在大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百姓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而这场关于变法的斗争,也将在大曜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