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浮世长安歌 琪比猫猫 > 第50章 金銮殿上立新律改革之路阻且长(第2页)

第50章 金銮殿上立新律改革之路阻且长(第2页)

“是不是血口喷人,陛下一问便知。”苏青禾躬身道,“张老汉如今还在京城外的破庙里等着,陛下若派人去查,便能真相大白。”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守旧派的官员们不敢再说话,革新派的御史大夫陈敬之趁机出列,跪倒在地:“陛下,苏姑娘所言句句属实!如今朝堂贪腐横行,百姓苦不堪言,新律乃是救国救民的良策,臣恳请陛下批准推行!”

新科状元郎周景元也跟着跪倒:“臣附议!臣在民间游学之时,见多了百姓的苦难,新律若能推行,必能让大曜重现生机!”

一时间,支持新律的官员纷纷跪倒,与守旧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皇帝看着殿内的两派官员,又看了看站在中间的苏青禾,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新律是好的,但守旧派势力庞大,若强行推行,恐引发朝堂动荡。

“此事……容朕再议。”皇帝最终叹了口气,将新律草案放在龙案上,“退朝。”

苏青禾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心中一沉。她知道,“再议”二字,意味着新律的推行,暂时遇到了阻碍。

退朝后,苏青禾刚走出金銮殿,便被王克庸拦住了去路。王克庸双手背在身后,眼神阴鸷:“苏姑娘,做人要识时务。新律之事,不是你一个民间女子能插手的,再敢多管闲事,小心惹祸上身。”

苏青禾冷冷地看着他:“王大人,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百姓。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算惹祸上身,我也不怕。”

王克庸冷哼一声,拂袖而去。李嵩则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苏姑娘,别以为有三皇子撑腰,就能无法无天。这京城的水,深着呢,小心淹了自己。”

苏青禾没有理会他们,转身走向殿外。赵珩快步跟上,安慰道:“别灰心,今日虽未成功,但陛下己有动摇,只要我们再加把劲,定能让新律推行下去。”

苏青禾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街巷。她知道,王克庸和李嵩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果然,没过几日,京城便传出了谣言,说苏青禾“勾结三皇子,妄图篡改祖宗之法,谋夺皇权”,甚至有人说她“赈灾时私吞粮食,如今立新律,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这些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苏青禾去街市上了解民情时,有人朝她扔烂菜叶,骂她“妖女”;三皇子府的大门,被守旧派的官员堵住,要求赵珩“交出苏青禾,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支持新律的御史陈敬之,更是在家中收到了匿名的恐吓信,信中画着一把带血的匕首,警告他“再敢支持新律,便让你家破人亡”。

面对这些阻挠,苏青禾没有退缩。她知道,一旦放弃,之前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百姓的期盼也会化为泡影。她亲自去街市上,向百姓解释新律的好处,拿出官员贪污的证据,让谣言不攻自破;她去陈敬之府上,安慰这位老御史,告诉他“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她和赵珩一起,再次进宫求见皇帝,将百姓的心声、官员的阻挠一一奏明。

皇帝看着苏青禾眼中的坚定,又想起近日收到的百姓请愿书——那些用粗糙的麻纸写就的文字,满是对新律的期盼,有的百姓甚至在信中说“若新律能推行,愿为陛下、为苏姑娘焚香祈福”。他心中的天平,渐渐向革新派倾斜。

然而,就在皇帝准备下旨,先在青州试行新律之时,守旧派却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他们找到了苏青禾的“罪证”:一份伪造的书信,上面写着“苏青禾与江湖势力勾结,意图谋反”。王克庸拿着这份书信,在金銮殿上痛哭流涕:“陛下!苏青禾根本不是什么救世观音,她是想借着新律,拉拢民心,为谋反做准备啊!”

李嵩也跟着附和:“陛下,臣己派人查证,苏青禾游历江湖时,确实与不少江湖帮派有往来,这些人个个身怀绝技,若真要谋反,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看着那份书信,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虽不信苏青禾会谋反,但“谋反”二字,是帝王最忌讳的事情。他沉默良久,最终下旨:“新律试行之事,暂缓推行;苏青禾涉嫌谋反,暂禁于府中,不得外出。”

旨意传到苏青禾府中时,她正在整理百姓送来的请愿书。听到“暂禁于府中”的那一刻,她手中的纸张缓缓滑落。侍女红着眼眶,哽咽道:“姑娘,这都是他们陷害您的,您快去向陛下解释啊!”

苏青禾摇了摇头,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天空。天空阴沉,像是要下雨了,正如她此刻的心情。但她的眼神,却没有丝毫绝望。她知道,改革之路本就充满荆棘,今日的困境,只是漫长道路上的一道坎。

“别急。”苏青禾轻声说道,语气平静却坚定,“只要百姓还支持新律,只要三皇子还在为新律奔走,我们就还有希望。这道坎,我们一定能跨过去。”

窗外的风,吹起她的裙摆,也吹起了桌上的请愿书。那些写满“支持新律”“相信苏姑娘”的文字,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苏青禾看着它们,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微笑。她知道,这场关于新律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改革之路阻且长,但她会一首走下去,首到大曜的天空,变得清澈明朗,首到百姓的脸上,都露出真正的笑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