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浮世长安灼灼其华 > 第48章 商道辅政推新政锐意改革图富强(第2页)

第48章 商道辅政推新政锐意改革图富强(第2页)

萧珩冷冷道:“王大人,祖宗之法若己不合时宜,为何不能变通?西洋技术确有可取之处,借鉴学习,方能取长补短,振兴百工。”

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新政的大臣们争执不下,吵得面红耳赤。萧珩虽据理力争,但守旧势力人数众多,且大多是三朝元老,根基深厚,新政的推行遇到了巨大阻力。

散朝后,萧珩回到东宫,神色有些凝重。苏青禾早己在书房等候,见他归来,起身问道:“殿下,朝堂之上情况如何?”

萧珩叹了口气:“魏庸等人极力反对,新政推行受阻。”

苏青禾早有预料,她平静道:“殿下不必忧心。守旧势力根深蒂固,反对新政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们只需循序渐进,先在京城试点推行,用实际成效说服众人。”

萧珩点了点头:“你说得对。那我们便先从开放京城市场、设立京城商会开始。”

试点推行,初见成效

在萧珩的全力支持下,苏青禾开始着手筹备新政试点。她首先整顿了京城的税卡,撤销了五处冗余关卡,将商业税降至一成五。消息传出,京城商人欢欣鼓舞,原本停滞的贸易迅速活跃起来。

江南的“锦记”商帮第一时间组织商队,将丝绸、茶叶等特产运抵京城,一时间,京城的绸缎庄、茶叶铺生意火爆。西北的“晋商联盟”也带来了皮毛、药材,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百姓购买力大增。

紧接着,京城商会正式成立。苏青禾亲自挑选了德高望重的“恒昌号”老板张万霖担任会长。商会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商业准则,调解了多起贸易纠纷。以往欺压商人的官吏,在商会的干预下,也收敛了许多。

商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人开始投资工坊,引入苏青禾带来的新技术。京城郊外的一家纺纱工坊率先采用了西洋纺纱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所产棉布质地细腻,价格低廉,很快便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新政推行仅一个月,京城的税收便较以往增加了三成,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变化,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开始动摇,也让萧珩更加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

守旧反扑,危机西伏

新政的成效刺痛了守旧势力的神经。魏庸等人见新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心中愈发焦虑,开始暗中策划反扑。

一日,京城突然流传出谣言,称苏青禾引进的西洋技术带有诅咒,会导致颗粒无收、工坊失火。一时间,人心惶惶,许多工坊主不敢再使用新技术,部分商人也开始囤积货物,市场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紧接着,魏庸联合十多位老臣,联名上奏皇帝,弹劾苏青禾“妖言惑众,乱政误国”,请求皇帝罢免苏青禾的职务,废除新政。

皇帝本就对新政心存疑虑,见老臣们集体反对,心中更加动摇,便下旨召萧珩和苏青禾入宫问话。

宫中御书房,皇帝面色阴沉地看着下方的萧珩和苏青禾:“萧珩,苏青禾,魏庸等人弹劾你们推行新政,扰乱朝纲,可有此事?”

萧珩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新政推行以来,京城税收增加,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何来扰乱朝纲之说?魏庸等人所言,纯属诬陷!”

苏青禾也从容回应:“陛下,所谓西洋技术带有诅咒,纯属无稽之谈。近日市场出现的混乱,乃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所致。民女恳请陛下明察,严惩造谣者,维护新政的推行。”

魏庸等人立刻反驳:“陛下,苏青禾巧言令色!新政虽有小利,却动摇了祖制根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双方在御书房内再次争执起来,皇帝一时难以决断,只得下令暂时停止新政试点,让双方各自拿出证据,再行商议。

沉着应对,化解危机

回到东宫,萧珩神色凝重:“青禾,父皇态度动摇,新政面临夭折的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苏青禾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殿下,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越要冷静。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只需找到造谣者,拿出确凿证据,便能洗清冤屈,让新政继续推行。”

她立刻召集商会会长张万霖和几位核心商人,商议对策。张万霖道:“苏姑娘,据我们调查,散布谣言的是魏丞相的门生,京城盐商刘三。此人因新政开放市场,打破了他对京城盐业的垄断,怀恨在心,便受魏丞相指使,散布谣言。”

“好!”苏青禾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既然找到了幕后黑手,我们便将计就计。”

她立刻派人收集刘三散布谣言、勾结魏庸的证据。同时,组织工匠在京城广场公开演示西洋技术,证明其安全性和高效性。演示当天,人山人海,百姓们亲眼看到西洋水车灌溉效率惊人,纺纱机运转灵活,谣言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苏青禾还让商会组织商人联名上书,称赞新政的成效,请求皇帝恢复新政。一时间,支持新政的奏折堆满了皇帝的御案。

在确凿的证据和百姓的支持下,皇帝终于看清了真相,明白了魏庸等人的用心。他龙颜大怒,下令将刘三革职查办,对魏庸等人给予严厉斥责,并下旨恢复新政,支持萧珩和苏青禾继续推行改革。

乘胜追击,深化改革

危机化解后,新政的推行更加顺利。萧珩和苏青禾乘胜追击,将新政从京城推广到各州府。

在苏青禾的主持下,各地商会纷纷成立,市场秩序日益规范。西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手工业产品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大胤的经济逐渐复苏,国库日益充盈,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守旧势力虽未彻底放弃,但在新政的显著成效和百姓的支持下,己无力再掀起大的波澜。魏庸等人见大势己去,只得闭门谢客,不再干预新政。

东宫书房内,萧珩看着案上的奏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各地上报的奏折都在称赞新政的成效,请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苏青禾站在一旁,眼中也充满了成就感:“殿下,新政初显成效,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疏通海外贸易,让大胤真正走向富强。”

萧珩握住苏青禾的手,目光坚定:“青禾,有你相助,我定能实现振兴大胤的夙愿。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

窗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坚定的身影。新政的推行,不仅为大胤带来了经济的复苏,也为萧珩的储君之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都明白,改革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