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信说明:这位老人的女儿在外务工多年失联,前些日子她偶然按下“家书键”,语音自动拨通预设号码,竟真的接通了女儿所在的工厂宿舍。母女通话五分钟,哭成一片。派出所所长说:“那一刻,我们都觉得,这车像是从天上下来的。”
林正阳把这张照片打印放大,挂在“家书键”项目历程墙的正中央。旁边贴着他手写的一句话:“科技的温度,不在参数表里,而在眼泪中。”
六月初,“根系工程”第二批资助名单出炉。新增企业中有两家格外引人注目:一家是西安的模拟芯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是三位刚毕业的博士生;另一家是苏州的陶瓷基板材料厂,厂长曾是国企下岗工人,靠借债建起第一条产线。林正阳亲自前往苏州考察,走进车间时,那位厂长紧张得手都在抖。
“别紧张。”林正阳握住他的手,“我也是从城中村修三轮车出来的。”
厂长愣住,随即红了眼眶:“林总,我们做的这块基板,能用在你们的逆变器上吗?”
“不仅能用。”林正阳环顾四周,“而且我要签长期采购合同,前提是你们继续攻关耐高温性能,目标是800℃以上不变形。”
“可……设备还得升级……”
“缺钱的话,走‘根系基金’绿色通道。”林正阳拍了拍他肩膀,“你负责造好东西,我负责卖出去。咱们一起,把中国的底子打牢。”
七月流火,正阳研究院迎来第一批国际实习生。来自埃及、越南、智利的十名年轻工程师将在三个月内深度参与“赤心OS”开发。林正阳在开班仪式上说:“欢迎你们来到技术平权的第一线。在这里,没有师父徒弟,只有共同探索的伙伴。”
当晚,他在日记本写下:“全球化不是谁统治谁,而是谁都能发光。”
八月下旬,美国商务部悄然修改限制条款:允许部分低算力车载芯片对正阳出口,但附加苛刻审查条件。业内解读为“软化姿态”。然而林正阳并未放松警惕。他在高管会上明确指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国产替代节奏。他们放开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停下脚步??我们偏要加速。”
于是,“燎原计划”第六阶段正式启动:研制5nmEDA全流程仿真平台。目标不仅是支持自家芯片设计,更要形成完整工具链输出能力。林正阳调集三百名软件工程师,成立“逐日军团”,誓要在两年内打破Synopsys、Cadence的垄断。
九月底,一则意外喜讯传来:中科院计算所宣布,“赤心OS”内核已完成微内核架构验证,具备毫秒级中断响应、千万级设备并发调度能力。更重要的是,系统采用全新内存隔离机制,在物理层面阻断侧信道攻击,安全性达到军用标准。
林正阳连夜飞往北京,参加闭门演示会。当他看到一台X3在断网状态下,仅凭本地系统完成复杂路口自主决策、避让行人、礼让救护车全过程时,他站起来鼓掌,掌声持续了整整一分钟。
“这不是操作系统。”他说,“这是中国的数字脊柱。”
十月国庆前夕,正阳正式发布“赤心OS1。0”全球开源版本。发布会选址在深圳湾体育中心,舞台中央停放着一辆拆解展示的X3,每一颗螺丝、每一块电路板都标注着来源地。当林正阳说出“今天,我们向世界交出全部底牌”时,全场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发布会上,他还公布了一个数字:截至目前,正阳供应链涉及国内供应商一千八百七十二家,其中九成以上为中小企业,平均员工数不足三百人。这些企业因正阳订单实现技术升级的占比达64%。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他说,“我们是一支由万千普通人组成的工业大军。”
散场后,陈璐递给他一份报表:第三季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412%,尤其在中东、拉美地区,X3已成为基层警务、医疗急救、乡村教育的标配交通工具。
“你知道最畅销的功能是什么吗?”她笑着问。
林正阳摇头。
“是‘家书键’。”她说,“沙特有个小镇,全镇三十户人家都买了X3,就为了能让老人随时联系在外工作的子女。他们管那个按钮叫‘心灵桥梁’。”
冬至那天,林正阳独自回到最初创业的小厂房。这里已被改造成“正阳精神纪念馆”。墙上挂着第一辆改装老头乐的照片,旁边是一张泛黄的电路图,是他当年手绘的电机控制器原理图。角落里,那台锈迹斑斑的三轮车静静停放,车筐里放着一颗新鲜红薯??每年这一天,附近居民都会自发送来。
他蹲下身,抚摸着车架上的焊点,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李文博,穿着研究院的白大褂,手里捧着一份设计方案。
“林叔叔,我做了个新版本的‘家书键’,加入了情绪识别算法。”他有些紧张地说,“可以通过语音颤抖频率判断用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提前预警。”
林正阳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许久,然后抬起头:“下周开始,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年轻人怔住了:“可我还只是实习生……”
“但从今天起,”林正阳微笑,“你已经是正阳的未来。”
窗外,雪花悄然落下。远处城市灯火璀璨,如同星河倒映人间。一辆辆X3穿梭于街巷之间,车灯划破夜色,像无数颗跳动的心脏。
他知道,这场始于一辆破旧三轮车的征程,早已超越商业本身。它关乎信任、尊严、归属,关乎每一个普通人能否在时代的洪流中,牢牢握住属于自己的方向盘。
赤心不灭,征途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