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贾环手持密报,走进太上皇寝宫。
“陛下,兵部尚书刘荣勾结辽东叛将,意图颠覆新政,证据确凿。”
他将录音竹哨呈上,“此物名为‘留声筒’,可录人言语。
昨夜其所言,皆在此中。”
太上皇听完录音,面色铁青:“来人!
锁拿刘荣,抄查府邸!”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阴谋,就此瓦解。
七日之期终至。
国民大会召开当日,春阳高照。
神都广场万人云集,红绸飘扬。
宪章草案高悬于台,金粉题名《乾宪法典》。
贾环身着薛宝钗所制墨色长袍,立于高台之上,手捧文本,声音朗朗:
>“第一条:乾朝为主权在民之国,一切权力属于国民。”
>“第二条:国民不分贵贱,皆平等享有生命、自由、财产与尊严之权利。”
>“第三条:设立国会,由民选代表组成,审议法律,监督政府……”
每念一条,台下便爆发出雷鸣般喝彩。
老人流泪,青年振臂,妇女怀抱婴儿高呼“万岁”
。
当最后一章读毕,贾若拄杖上前,将一面绣着“宪”
字的旗帜交到他手中。
“从今日起,你不再是贾相。”
老人微笑,“你是??**宪政之父**。”
贾环望向人群,看见薛宝钗站在最前,泪光盈盈。
他举起宪章,高声道: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从此以后,无人可凭一句话夺你家园,
无人可未经审判将你投入牢狱,
你的孩子将因才学而非出身进入朝堂,
你的声音,将通过电线传遍天下!”
掌声如潮,经久不息。
当晚,藏书楼灯火通明。
贾环伏案疾书,撰写《电讯五年规划》。
薛宝钗倚在一旁,轻声道:“你说过,若你死了,要我看着国家长大。”
“嗯。”
“现在,我不想只是看着。”
她握住他的手,“我要和你一起,把它养大。”
贾环笑了,眼角微湿。
窗外,春风拂过大地,冻土彻底开裂,新芽破土而出。
而在遥远的边疆,第一根电报杆正缓缓竖起,铜线在月光下闪烁,宛如连接未来的银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