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冷笑:“终于动手了。”
薛宝钗怒道:“他们有何证据?不过是一群尸位素餐之辈,见变革将至,生怕丢了乌纱帽罢了!”
“不需要证据。”
贾环淡淡道,“对他们而言,指控本身就是武器。
越是空穴来风,越能让百姓疑惧,让观望者退缩。”
他踱步至书案前,提笔便写。
墨迹淋漓,字字如刀:
>“臣贾环谨奏:
>自古变法者,商鞅车裂,王安石罢相,张居正身后抄家。
然则,秦因变法而强,宋因改革而续命,明因整顿而中兴。
>今臣所行,非为一己之私,实为万民请命。
>若谓‘私结党羽’,请问:起草院百人皆臣同党乎?天下商会、学子、工匠皆臣爪牙乎?
>若谓‘图谋不轨’,请问:宪法条文昭昭在目,国会选举公开透明,皇权受约,民权得伸,此乃‘不轨’,何为正道?
>臣愿当廷对质,一一答辩。
若有一字虚妄,甘受斧钺之诛!
>唯望陛下明察,勿使忠良寒心,奸佞得意。”
写罢,他将奏折封好,交给小吏:“立刻送进宫,面呈太上皇。”
薛宝钗看着他,忽然问:“你不怕吗?一旦太上皇动摇,你便是第二个赵崇文。”
“怕。”
贾环坦然道,“但我更怕百年之后,子孙仍活在一句话就能抄家灭族的时代。”
三日后,宫中传出旨意:驳回弹劾,宪章审议照常进行。
同时,太上皇下诏,命贾环兼任“宪政监督使”
,赋予其直接奏事之权,不受内阁阻隔。
朝野震动。
与此同时,各地反对之声亦愈演愈烈。
陕西豪强联合发布《讨伪宪檄》,宣称“贾贼窃权,毁纲乱常,我等誓死不从”
;辽东数位老将闭门谢客,拒收起草院公文;更有甚者,京城内外接连发生多起纵火案,目标皆为支持宪章的商户与书局。
贾环毫不退让。
他下令成立“宪政护卫队”
,由英哥儿统领,招募退役老兵与江湖义士,日夜巡逻保护起草院与关键人物。
同时,他亲自撰写《宪章通俗解说》,用白话文逐条解释权利保障、国会职能、司法独立等内容,印成小册子,通过商会网络发往全国城镇乡村。
“百姓不怕变革,只怕不懂。”
他对薛宝钗说,“只要他们明白‘不得随意抓人’意味着儿子不会被县令一句话抓走,‘国会选举’意味着他们可以投票选父母官,就会站在我们这边。”
果然,民间反响渐起。
江南多地百姓自发集会,支持宪章;岭南商人联名上书,请求尽快立法保护私产;甚至有边陲小镇的塾师带着学生写信给起草院:“愿以十年束?换一本宪法,请大人救我等出水火。”
然而,风暴的中心仍在逼近。
第五日深夜,暴雨倾盆。
贾环正在灯下审阅电报线路图,忽听窗外“嗖”
的一声,一支羽箭钉入窗框,箭尾系着一封血书。
他取下展开,只见上面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