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陛下之前也跟他们谈过几次。
兵部说无论是战略方面还是将士素质方面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精兵级装备太少。
不然,他们不用几年就能让大渊一统天下。
而工部呢,则推托优秀的匠人不多,优质军备锻造不易,所以才无法大规模配备。
两边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难处。
每当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陛下都会出言制止。
一边斥责兵部开脱,一边训斥工部不努力。
各打五十大板后,这事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结果今天,陛下却一反常态,听到双方的托词后并未动怒。
反而是一脸思索地想着什么事情,半晌都没说话。
两位尚书不明所以,便偷偷给蔡梁使眼色,想让其探探陛下的口风。
结果那老小子却老神在在地杵在那里,低着头一副聆听圣训的样子,打定主意不掺和。
这让两位尚书气坏了,直在心里痛骂他是老狐狸。
另一边,隆升皇帝终于是结束了思考。
随即他将御案上的奏折交给身旁的大伴、总管太监臣由。
臣由自然知道奏折的内容,也清楚陛下的意思。
因此拿到奏折后,就走下台阶,将奏折交给了蔡梁。
同时,还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音量说:“帝犹豫。”
蔡梁听到这三个字,面上没有任何反应,但心中却翻起了浪花。
“帝犹豫”,指的是陛下对请奏的内容,尚不知该如何决定。
既然拿不定主意,那他就不能认可请奏的事情。
得知了这些,蔡梁不禁暗道:“幸好平日里没少跟臣总管来往,关键时候他是真帮忙啊。”
“这要是不知道陛下的心思,上来就认同了奏折内容,多半会惹来陛下不快。”
当下大渊这位内阁首辅,论能力倒是有些欠缺。
不过要说为官之道,满朝文武当真没有能出其右的。
正是靠着这种不沾事、懂帝心的本事,他才能在首辅的位子上坐稳十年时间。
换成内阁的次辅、其他大学士,怕是就没这么好的命了。
就像是蔡梁之前的那位首辅,倒是十分忧国忧民。
问题是那人提出的诸多建议,都会惹皇帝不开心,甚至是损害了皇室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