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知道陈悦考了双百,至于具体的分数分布,她怎么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就在刘老师支支吾吾的时候,陈峰再次开。
“如果您不记得,我可以替您回答。”
“我妹妹陈悦,在这次的语文考试中,基础的字词拼写部分只拿到了及格分。”
“她丢分最多的,是看图写话。”
“因为她从小生活在海边,没见过拖拉机,所以她把拖拉机形容成了不会游泳的铁王八。”
“这个比喻充满童趣,但却被您以不符合客观事实为由,扣掉了五分。”
“数学考试中,前面的口算和应用题部分她做得非常出色,没有扣一分。”
“但最后那道附加题,是关于图形逻辑推理的。难度很高,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做对了。”
“这一道题,就占了整整十分。”
“说明我妹妹领先第二名的那十五分,其中有十分,都来自于她超乎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她失分的地方,恰恰是因为她缺乏对客观事物的形象记忆。”
“换句话说,她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能力远超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孩子。”
“这种孩子心思单纯,对数字和规律极其敏感,但对死记硬背的东西却并不擅长。”
“一个连看图写话,都会被扣掉五分的孩子。她要如何才能在连您都未必能做对的数学附加题上,进行作弊?”
“请您告诉我,她是怎么做到的?”
这番话像一连串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刘老师的脸上。
教室里一片死寂,所有家长都目瞪口呆。
一个乡下渔民,怎么会对自己妹妹的学习情况,分析得如此透彻。
刘老师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她张着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因为陈峰说的,全都是事实。
她那套充满主观臆断和偏见的指控,在陈峰严谨的分析面前,被击得粉碎。
陈峰并没有就此结束。
他没有再纠缠于作弊这个话题,而是将整个谈话的维度,瞬间拔高到了教育理念的层面上。
“刘老师,其实我今天来,不是为了跟您争论我妹妹到底有没有作弊。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我想跟您探讨的是,作为一个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是像您一样,用充满偏见的眼光去怀疑打压,告诉他们出身不好就不配得第一。”
“还是说,应该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