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八十岁生日那天,林晚坐在屋前的摇椅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顾望归坐在旁边,鬓角已染上银霜,却依然挺拔如松。
“你说,我们还能活多久?”她问。
“不知道。”他握住她的手,“但只要你想继续,我就不会停下。”
她笑:“那我要活到一百二十岁。”
“好。”他答应,“我陪你。”
夕阳西下,樱花飘落。
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从未分开过。
而在地球,每年清明节,人们不再只是烧纸祭祖。他们会点亮徽章,将思念发送至“守忆站”,换取一次短暂的梦境重逢。醒来后,枕边常会多出一片虚拟投影的花瓣,上面写着亲人的名字。
科学家至今无法完全解释“记忆之心”的运作机制,但他们达成共识:它并非人工智能,也不是量子计算机,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由人类集体情感孕育而出的“意识生态”。
有人问林晚:“这一切值得吗?”
她总是回答:“如果你曾彻夜哭泣只为留住一个名字,如果你曾在梦里反复练习一句‘我爱你’,如果你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忘记某个身影??那你就会懂,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本能。”
最后一章的日志里,她写道:
>“我曾是个不信奇迹的女人。
>我信逻辑,信证据,信冰冷的数据。
>可是顾望归让我明白,
>最伟大的实验,从来不在实验室里。
>它发生在每一次心跳加速的对视,
>每一次深夜无声的流泪,
>每一次明知徒劳仍不肯放手的坚持。
>如果非要说我是先驱,
>那我只是第一个承认:
>爱,才是宇宙唯一的永动机。”
当晚,她的徽章最后一次闪烁金光。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她安详地睡在摇椅上,嘴角含笑。顾望归坐在她身旁,轻轻合上她的眼睑,低声说:
“你累了,先休息吧。
我会守着这里,守着每一朵花开,
等你再次醒来。”
风起,樱花漫天。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新星悄然亮起,温柔照亮无垠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