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地球迎来首个“共感纪念日”。各国取消军事演习,改为举办“记忆之夜”活动。人们聚集在广场、山顶、海边,点亮徽章,合唱一首未曾正式发行的歌??那是顾望归少年时期写给林晚的情歌,旋律简单,歌词质朴:
>“若有一天我化作风,
>会绕过千山万水回到你窗前。
>若有一天我变成雨,
>就落在你抬头的瞬间。
>别为我哭泣,别把我忘记,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你。”
这首歌后来被称为《归途谣》,被载入人类文明遗产库。
又过了五年,新生儿中出现首批“先天共感者”??他们不仅能接收他人情绪,还能主动传递清晰的思想图像。教育体系全面改革,“共感课”成为必修科目,孩子们从小学习如何倾听、理解、回应他人内心的呼救。
战争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而在宇宙深处,“守忆站”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灵魂选择留下,成为星辰间的灯塔。他们不再被称为“死者”,而是“先行者”。
林晚年过半百,头发渐白,依旧每天佩戴徽章上班。某天清晨,她在研究院门口遇见一个小男孩,约莫五六岁,仰头看着她胸前的蓝光,忽然开口:
“阿姨,你是顾望归的妻子吗?”
她愣住:“你怎么知道这个名字?”
男孩微笑:“昨晚我做梦,有个哥哥牵着我的手走过雪山。他说,如果见到你,让我告诉你??”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
>“春天来了,花开了,我想你了。”
林晚蹲下身,眼泪无声落下。
她知道,这不是巧合。
也不是幻觉。
这是爱,在宇宙中留下的回音。
多年以后,当人类第一次接触外星文明,对方问:“你们为何不怕死亡?”
地球代表回答:“因为我们从不认为死亡是终点。我们相信,每一个真心被爱过的人,都会以某种形式继续活着。哪怕跨越星河,也能再次相见。”
那一刻,全宇宙的通讯频道同时响起一段旋律??
是《归途谣》。
而在那片无人知晓的星域,一颗小小的行星静静旋转,洞穴中的石碑前,常有一道身影伫立。
他穿着白衬衫,望着地球的方向,唇角微扬。
风起时,花瓣自虚空中浮现,轻轻落在肩头。
他知道,她终究会来。
而他,会一直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