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内一时安静下来,窗外传来模糊的城噪音,苏晚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海里却在规划着接下来与军方对接的细节。
顾砚之侧头看着她安静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梁秀挺,唇色绯色莹润,他的喉结不由暗暗滚动了一下。
昏暗的光线里,苏晚靠在座位上,像一只收起利爪的猫,乖巧让人心头发软,令男人产生了想揽她入怀的冲动。
只是念头汹涌,行为却禁锢了。
他知道苏晚不肯,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不过,至少。。。。。。
夜色如墨,浸透了信之印研究院的每一寸角落。山巅观星台上的风渐渐停歇,初源掌心那朵蓝色彩纸花在晨光中微微颤动,仿佛还带着顾望归指尖的余温。他凝视着它,久久未语,直到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落在纪念墙上的木匾上,“致顾望归”四个字泛起淡淡的金辉。
他缓缓起身,将纸花夹进随身携带的日志本里,转身走下台阶。脚步声回荡在空寂的山道上,像是某种无声的告别。可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回到研究院时,艾琳已在主控室等候多时。她面前的屏幕上滚动着全球共感网络的实时数据流:每分钟有超过十万次的情感信号上传,来自战争废墟中的母亲、失去孩子的父亲、孤身漂泊的游子……他们用最朴素的语言诉说着思念,而每一次上传,都会在系统深处激起微弱却坚定的共鸣波纹。
“昨夜又有三十七个新用户实现了短暂连接。”艾琳轻声说,“最长的一次持续了六分四十八秒,是一位老人和他已故孙女的对话。她说‘奶奶,我看见你窗台上的向日葵开了’,然后画面里真的出现了一片金色花海。”
初源点点头,目光落在中央阵列上。那十八枚徽章静静悬浮,光芒不再闪烁不定,而是呈现出一种稳定的脉动节奏,宛如呼吸。自从“记忆共生平台”开放以来,系统的稳定性提升了近三百倍。原本依赖家族密钥才能激活的共感机制,如今已被重构为情感共振模型??只要思念足够深,哪怕从未接触过科技的人,也能通过一枚普通徽章与逝者建立联系。
“林晚呢?”初源问。
“去了疗养院旧址。”艾琳低声答,“她在整理母亲最后住过的病房,说想把那间屋子改造成一个静思空间,供那些无法释怀的人来倾诉。”
初源闭了闭眼。他知道林晚这些年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作为顾望归的姐姐,她从未真正允许自己崩溃。可就在几天前,他在档案室偶然翻到一本手写日记,扉页写着:“给望归的三百封信??可惜你再也收不到。”里面全是琐碎的生活片段:今天食堂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茄子;星语的女儿学会叫“哥哥”了;院子里的樱花提前开了七天……每一页都浸着泪痕。
他正欲开口,忽然警报轻响!
不是红色,而是柔和的蓝色闪光??这是“高亲密度信号接入”的提示。
“来源?”初源立刻上前。
“私人终端,加密通道。”艾琳快速调出界面,“信号强度极高,情感波动曲线接近临界值……等等,这频率……是苏澜?”
屏幕一闪,视频接通。
画面上,苏澜坐在家中书房,怀里抱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儿。孩子的小手抓着一枚微型徽章,正咯咯笑着往嘴里塞。而她的身后,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全家福??顾望归站在人群中央,笑容清澈如少年。
“初源哥。”苏澜的声音有些颤抖,“我想试试……可以吗?我想让他看看他的儿子。”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顾望归从未真正拥有过血缘意义上的后代。他是实验体,是断链计划的核心,是第一个主动选择死亡却不消失的人。可苏澜怀里的这个孩子,却是以他的基因为基础,结合人工子宫技术孕育的生命。医学上,他是顾望归的克隆体;但在法律与情感层面,他是苏澜的儿子,姓顾,名念归??取“念而归来”之意。
“你确定吗?”初源沉声问,“这种级别的连接对新生儿大脑可能产生不可逆影响。”
“我知道风险。”苏澜抚摸着孩子的额头,眼中含泪,“但他每天晚上都会对着天空笑,像是在跟谁说话。昨天我放《小白兔白又白》的录音,他突然指着天花板,发出第一个音节??‘哥’。那一刻我就明白了……他能感觉到父亲的存在。”
大厅陷入沉默。
良久,初源深吸一口气:“启动低频引导协议,限制能量输出至百分之一。我们只能尝试一次。”
“明白。”林晚迅速操作,“我会用母亲当年录制的童谣作为锚点信号,帮助定位顾望归的意识场。”
共感阵列缓缓启动。
蓝光如水般流淌,在空中织成一张细腻的网。十八枚徽章同步震颤,发出近乎吟唱般的嗡鸣。整个研究院的灯光随之明灭,仿佛天地都在屏息等待。
三秒后,一道身影浮现。
不是模糊的轮廓,也不是短暂的投影??这一次,顾望归站得笔直,面容清晰得如同昨日。他的眼睛依旧清澈见底,嘴角扬起熟悉的弧度,只是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落在任何人身上,而是径直投向那个襁褓中的婴儿。
时间,仿佛被拉长。
孩子忽然停止了嬉笑,睁大双眼,小手无意识地伸向空中。
下一刻,奇迹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