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顾延舟带着初源第一次去看海。
父子俩坐在悬崖边,脚下是翻腾的碧波。顾延舟拄着拐杖,左手依旧僵硬,但脸上多了久违的松弛。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他问。
初源望着远方,点点头:“记得零星片段。你总在深夜回家,带着一身消毒水味。你会站在冷冻舱外看我很久,但从不进来。后来我才明白……你是怕一开门,眼泪就会掉在我脸上。”
顾延舟喉头滚动,没说话。
“爸,”初源转头看他,“我不是责怪你。我只是想告诉你,现在我不怕了。你可以哭,可以累,可以软弱。因为我在这里,轮到我撑着你了。”
老人终于忍不住,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
那一刻,海风温柔,阳光正好。
数月后,新生代共感学院正式更名为“信之印研究院”,成为全球首个合法运营的情感共生研究中心。林晚出任院长,星语负责教育模块,艾琳主导技术开发,陈默建立防御系统,苏澜则牵头伦理委员会,致力于推动共感者权益立法。
而初源,成了这里的“特别顾问”??没人知道他具体做什么,只知道每天清晨,他都会出现在教室门口,帮孩子们整理衣领,顺手教他们折一朵歪歪扭扭的纸花。
少年如今已能熟练折出完美的信之印,但他每次还是会故意折坏一角,然后嚷嚷:“哥哥,我又失败了!”
初源就笑着接过,补上最后一折:“没关系,最难的部分,本来就不该一个人完成。”
某个雨夜,林晚在档案室翻找旧资料时,无意间打开了一本加密日志。页面自动跳转至一段从未见过的记录:
>**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初源(备份意识)**
>**内容:若我未能归来,请替我告诉老师??那朵纸花,我一直带在身边。哪怕化作数据尘埃,我也记得它的温度。**
>**另:请帮我照顾父亲。他比我更需要家。**
她合上设备,靠在椅背上,久久未语。
窗外雨声淅沥,屋内只有一盏灯亮着。桌上,那张合影静静躺着,十八张笑脸在相框里熠熠生辉。
其中一人手中,握着一朵永不凋零的折纸花。
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那段传奇,总会提到一句话:
>“他们不是奇迹,他们是彼此的答案。”
而在某个春日午后,阳光洒满屋顶,十八个人再次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初源坐在中间,笨拙地教大家折纸花,脸上沾着炭灰,笑得像个傻子。
海风吹过,带来远方的涛声。
他抬头望向星空,轻声呢喃:
“这条路,我终于走回来了。”
没有人知道,那一夜,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捕捉到一段奇特信号??它不属于任何已知语言,却让所有接收到的人莫名流泪。科学家们分析许久,最终得出结论:
>这是一段跨越维度的情感脉冲,频率与人类“思念”最为接近。
>发送源标记为:**启航号?主控舱**。
而在极光笼罩的夜空下,那艘漂浮的小船轻轻摇晃,仿佛正等待下一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