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在温馨家常的氛围中结束。
郑家权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对黄政道:“政儿,跟我到书房来一下。”语气虽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黄政心知这是正式履职前的关键谈话,立刻应声起身,跟随郑家权走进了二楼的书房。
与许多高级领导的书房一样,这里除了满架书籍,还设有一套精致的茶具。
郑家权在主位坐下,示意黄政泡茶。
黄政熟练地烫壶、温杯、置茶、高冲、低泡,动作流畅自然,将一杯色泽清亮的茶汤恭敬地放到郑家权面前,然后才在他对面的椅子上端正坐下,姿态恭敬却不显拘谨。
郑家权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目光落在黄政身上,开口道:“政儿,今晚是私下谈话,关起门来,你可以放松些,不用太拘束。
你以前在县里也给领导做过秘书,基本的规矩和流程应该清楚,子田同志今天下午想必也跟你强调了注意事项,那些重复的东西我就不多啰嗦了。”
他放下茶杯,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我要跟你讲的,是超越具体事务的东西。
第一,要守得住本心。这个位置离权力太近,看到的、听到的,可能是鲜花着锦,也可能是万丈深渊。
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要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不能被权力迷惑,更不能忘了在石泉门乡和老百姓一起啃干粮、跑项目的初心。”
“第二,要经得起诱惑。
今后,围着你转、想通过你接近我的人会越来越多,糖衣炮弹、人情攻势会层出不穷。
经济上要清清白白,生活上要干干净净,思想上要时刻警醒。
任何超出正常范畴的好处,哪怕是一张购物卡、一顿天价饭局,都必须坚决拒之门外。这是红线,也是护身符。”
“第三,要明辨是非。
省里的情况比下面复杂得多。我现在跟你交个底,省委目前大致分三派。
省委书记丁正业同志是一派,根基深厚;省委副书记、党校校长丘志展同志是另一派,影响力也不小。
而我,因为是新来的,暂时保持中立,说来惭愧,目前还没有找到真正稳固的盟友。”
他坦诚布公,让黄政心中一震。“你平时与各位常委的秘书、以及省直机关、各地市的头头脑脑打交道时,要多听、多看、少说,用心观察,分析他们话语背后的意图,时刻保持政治警惕性和敏锐性。信息很重要,但判断力更重要。”
以上这些,算是我的私话,是长辈对晚辈的叮嘱。”】
郑家权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正式而严肃,“下面,我以东平省省长的身份,正式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省长和秘书,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极考究功力。若按常理,回答“上下级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固然稳妥,却显平庸。
若回答过于亲密,如“家人关系”,则又失了分寸。
黄政略一沉吟,脑海中迅速闪过自己初入仕途的懵懂。
担任县长秘书时的短暂风光与随之而来的跌落谷底!
在石泉门乡的重新崛起,以及在党校系统学习后的沉淀。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回答道:
【“省长,我认为,省长与秘书,应是‘唇齿关系’,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唇亡则齿寒。
秘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省长的决策效率和施政效果;而省长的权威与声誉,也直接关系到秘书的立足与发展。
秘书是省长的延伸,必须与省长的思路同频共振,成为省长最信赖的助手和最坚固的屏障。
同时,秘书也应成为省长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渠道,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基于事实的不同角度的信息,帮助省长兼听则明。”】
这个回答,既点明了关系的紧密性(唇齿),又强调了秘书的辅助性和从属性(齿依附于唇),更隐含了秘书应具备的担当和作为(提供真实信息),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郑家权眼中闪过一丝极为满意的神色,虽然瞬间即逝,但黄政捕捉到了。
他微微颔首:“嗯,理解得很到位,看来在党校没有白学,在基层也没有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