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培训的最后几天,气氛在忙碌与期待中交织。
大部分学员都完成了毕业论文,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总算都达到了基本要求,顺利过关。
更让学员们振奋的是,许多人陆续接到了所在市组织部或省直相关单位的电话通知,明确了毕业后的任职去向。
无一例外,几乎都获得了提拔,晋升半级任职,党校“充电”的效果立竿见影。
304宿舍里也是一片喜庆。大哥郑平,即将卸任电海县副县长,调任邻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主官。
二哥李依辉,离开丰平县委组织部,赴任另一个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前途一片光明。
三哥蒙强,则从展县副县长岗位上更进一步,调任市交通局担任局长,手握实权。
就连团支书林语嫣,也传来了好消息,她将被调往省会城市,担任某个重要城区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年仅三十出头便跻身正处级干部行列,令人艳羡。
唯有黄政,仿佛置身事外,对自己的去向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组织部门找他谈话。
他心态倒很平和,主动承担起了筹办毕业晚会的重任,跑前跑后,联系场地、安排节目、采购物资,忙得不亦乐乎。
郑平、李依辉等人私下为他着急,却也无能为力,只能安慰他可能是安排稍晚一些。
然而,黄政并不知道,他那篇关于乡村振兴与党建融合的毕业论文,经由班主任麦燕和多位老师的极力推荐,已经作为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内部材料,悄然摆上了省委各位常委的办公桌。
其扎实的基层实践基础、清晰的逻辑脉络和前瞻性的思考,引起了不小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省政府大楼,省长郑家权办公室。
郑家权放下手中那份载有黄政论文的《省内参》,手指轻轻点着页面,看向坐在对面的省政府秘书长伍子田:“子田同志,这篇《新纪元乡村振兴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你看了吧?感觉如何?”
伍子田连忙点头,语气中带着赞赏:“省长,我仔细拜读了。写得非常扎实,既有理论高度,又完全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经验,对策建议操作性极强。作者黄政,我了解了一下,是清华的高材生,在昌朋县石泉门乡担任党委书记期间,硬是把一个贫困乡搞出了颇具规模的工业园区,能力非常突出,是个难得的人才。”
郑家权微微颔首,右手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光洁的桌面,沉吟道:“是啊,这样既有名校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还能写出如此深刻文章的年轻干部,确实不多见。
放在乡里,格局和平台还是小了些。这样的人才,要用到更能发挥其才智的实处,接受更大的锻炼。”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伍子田,“子田,你身边正好缺一个能挑大梁的得力助手,把他交给你带带,你觉得怎么样?”
伍子田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省长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给秘书处补充人手,更是要重点培养。
他立刻站起身,恭敬地应道:“省长的眼光绝不会错!我求之不得!这样优秀的年轻同志加入,肯定能大大提升我们秘书处的工作水平。我马上就去协调办理相关手续。”
郑家权满意地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茶,不再多言。
省委党校,毕业晚会筹备现场。黄政正和几个班委一起调试音响设备,手机响了起来。
他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接通:“喂,你好,我是黄政。”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公式化的声音:“黄政同志,你好。这里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通知你一下,请你于明天上午九点整,准时到省委组织部大楼干部一处报到。”
黄政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反问:“啊?……哦,好的,我一定准时到。”
挂了电话,黄政还有点发懵,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找他一个科级干部干什么?
一旁的林语嫣隐约听到了对话内容,走过来,眼中带着一丝了然和祝贺,低声道:“黄政,恭喜啊!干部一处可是负责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机关处级干部考核、任免的核心部门,他们直接找你谈话,肯定是好事!”
黄政皱了皱眉,低声疑惑道:“语嫣姐,可我没……没什么背景啊。”他及时刹住了后面的话。
林语嫣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到了明天自然就知道了。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吧。”
当晚的毕业晚会温馨而热烈。黄政作为班长和晚会主要策划人,忙前忙后。
在晚会的尾声,他应大家要求,上台演唱了一首深情而略带沧桑的《涛声依旧》,磁性的嗓音和对歌曲的细腻处理,赢得了满堂彩,也为他的党校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晚会结束后,黄政自掏腰包,在学校附近订了一个大包间,邀请班主任麦燕、林语嫣以及304宿舍的全体兄弟一起吃宵夜、唱歌,算是私下的小范围告别。
大家都很尽兴,也为黄政即将到来的“谈话”感到高兴,纷纷预祝他前程似锦。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分,黄政提前十分钟抵达庄严肃穆的省委组织部大楼。
他整理了一下衣着,深吸一口气,走进干部一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