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窗户,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黄政提前五分钟到达会场,选择了原来镇长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既不会太过突出,又能体现他的新地位。
对面坐着副书记兼政法委员李凯,见黄政进来只是微微点头。
黄政紧挨着的是副镇长邓先勇,他一看到黄政立即起身:"黄书记早上好,很开心能与你一起共事!"
黄政与他握手:"邓镇长客气了。"
坐在末位的金荣火也赶紧站起来:"黄书记早上好。"黄政点头示意:"好,坐。"
其他委员大多只是点头致意,黄政也以同样的方式回礼。
九点整,杨丰明准时踏入会议室,直接走向主位坐下。
他目光扫视全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开门见山:"今天的会议主要是确定一下党委分工,变动不大,主要是黄政书记的分工及个别调整。"
杨丰明拿出一张表格,开始宣读分工方案。
黄政在聆听的同时,不动声色地观察每个人的反应。
当听到自己主管乡村振兴与招商引资,并继续兼任欧田村支部书记时,黄政心中了然——杨丰明既给了他实权,又让他继续抓示范点,可谓用心良苦。
原跟随郑健的组织委员柳海鹏和宣传委员陈洪明分工不变,脸色平静。
但副书记李凯的反应引起了黄政的注意——虽然表面镇定,但黄政敏锐地观察到李凯右手微微握紧,指节发白,显然对失去协助书记乡长的分工感到不满。
保持中立的纪检委员林海源和人武部长郭华分工不变。
而与杨丰明步调一致的邓先勇则获利最大,不仅保留原有分工,还进入黄政的乡村振兴团队。
黄政心中明镜似的:杨丰明这是在提前布局,既平衡各方势力,又确保核心工作掌握在可信之人手中。
杨丰明喝完茶继续宣布:"鉴于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金荣火同志不再兼任党政办主任,党政办主任另选人担任。组织办这边有没有预备干部推荐?"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明白,党政办主任这个位置虽不高,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岗位,谁能推荐人选,就意味着谁在乡里的影响力更大。
柳海鹏作为组织委员,首先发言:"组织办考察过几个年轻干部,党政办副主任小卫工作认真,熟悉业务,可以胜任。"
李凯突然开口:"小卫确实不错,但党政办需要更成熟稳重的干部。我推荐经济发展办的马主任,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
黄政心中快速盘算:小卫是金荣火的亲信,马主任则是李凯的人。这两个人选都不理想。党政办需要的是一个既懂业务又可靠的人,能够配合推进工业园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