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在秦朝 > 第128章(第1页)

第128章(第1页)

只见那位老儒颤颤巍巍地起身,热泪盈眶:“这此议此议暗合上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之理。诗书礼乐,乃是先王之道,若能广布天下,教化万民,则天下归仁矣!陛下圣明,神使高义。陛下纳忠言,行仁政,开文明之先河,立万世之基业!必将使天下归心,文脉永续!陛下之胸襟,如江海之浩瀚”

他的话音未落,叔孙通便是眉头一跳,心中暗叫不好。

又是一连串汹涌澎湃的赞美,将“仁政”、“德行”、“功在千秋”等词汇再次堆砌起来。

方才他与那老儒,是说始皇帝的功绩超越先代圣王,始皇帝也是人,当然也喜欢听人吹捧。

那老儒不曾在始皇帝手下做过事,不曾读懂始皇帝的神情。

叔孙通深谙舔人的要义,不会穷追猛打地舔。他舔人很讲究,主打润物细无声和精准触碰痛点。

叔孙通按下自己的弟子,向他摇摇头。

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儒是另一个极端的淳于越。

嬴政皱了皱眉。

什么仁政、德行

这些词此刻在嬴政听来,格外刺耳。

仁政?泰山那些儒生是否在私下讥讽他无德?功在千秋?他们是否认为此前他的封禅不够资格,不配告天?老儒每一次的赞美,都像是在反复揭开他心底那块不愿示人的伤疤。

他的脸色愈发沉静,但那沉静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些靠近御座的重臣感受到了那无形的压力,连呼吸都放轻了。

李斯心中暗骂这老儒迂腐不堪,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敏锐地察觉到,始皇帝对儒生的恶感,恐怕已因泰山之事和今晚这不合时宜的奉承而达到了顶点。

而此刻,老儒口中溢出的某个词,或者是他话语中勾勒的“功业需告于天地”的潜在逻辑,像一道闪电,骤然劈中了林凤至混乱的思绪。

“陛下之功德,当刻石记功,昭告天地四海”

老儒还在滔滔不绝。

刻石!东海!琅琊!

林凤至脑中轰然一响。

是了,历史上始皇帝数次东巡,除了泰山,还曾到过琅琊。

在那里,他立下了著名的《琅琊刻石》,颂秦德,明得意。更重要的是,他梦中的玄鸟,就是在琅琊缠上他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