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之下,他又投身工作之中。
除了始皇帝有意修改律法,废除肉刑和连坐,其余感受到这股涌潮的官吏也渐渐冒了出来。
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严刑峻法。
即便是身为执法者的官吏,也不意味着都喜欢肉刑和连坐。
判案时,寻常时候便是战战兢兢。因为一个小小的误判或量刑偏差,不仅罪犯者本人会被处以割鼻、断足之刑,作为经办官吏,也可能因“失刑”罪被追究,甚至牵连家人。
连坐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迫使官吏宁可错判、重判,也不敢轻判。执行肉刑时,现场的惨状也让他们心理负担极重。这也是难免的,一般人看到自己同类被凌虐,是会推己及人、很难产生什么正面的情绪的。
于是,当雄伟的君主有意废除肉刑的时候,这些缄默的官吏终于发出了他们的声音。
蒙毅也惊奇地发现,赞同修改律法的人竟然不在少数。
他寻了个相熟的小吏,询问他对更改令法的意见。
那小吏踌躇半响,思来想去,觉着蒙毅不至于钓鱼执法,索性坦言道:“蒙上卿,同僚若是犯罪,在下可能不知情却被牵连;押送刑徒途中有人逃亡,全队官吏可能都要被处死。若是真能废除连坐,又何至于令我这般自危?我身为官吏尚且惧怕,更何况普通人。”
蒙毅执法严明,恪守法度。此前因此与赵高有过龃龉。听完小吏的话,他也不由得恍然,废除肉刑和连坐、改变严刑峻法,对普通人来说是带来了切身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的。
他加入了修改律法的队伍。
虽然工作忙了许多,但他更深切地接触到了普通官吏乃至普通人的世界。
林凤至惊讶之余又觉得在意料之中。
嬴政就是这样一个敢为人先,发现问题立刻改正的帝王。只要你说服他,即便是盛怒,他也会采取你的意见。
当初嫪毐叛乱,始皇帝的母亲赵姬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平复嫪毐之后,嬴政将赵姬驱逐出咸阳,迁往雍城的萯阳宫囚禁起来,几乎断绝母子关系。
他还下令:“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意思就是说:有敢为太后之事进谏的,一律处死,还要用蒺藜刺穿他们的脊背。
尽管他下了严令,但仍有人冒死进谏。先后有二十七位大臣因进谏而被处死。
来自齐国的客卿茅焦继续冒死进谏。他并没有直接批评嬴政不孝,而是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分析利弊。
“陛下您的行为让天下人认为您嫉妒、不慈、不孝、像暴君夏桀商纣一样。各国若因此事而不再向往秦国,谁还会来归附呢?我为您感到担忧!”
茅焦的话点醒了嬴政。他意识到,“孝道”是当时重要的政治道德标杆,即便赵姬有错在先,对母亲不孝还是会严重损害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形象,让六国之人认为他是暴君,从而阻碍他统一天下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