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最后总是拐到两个人身上去。
一个是陛下。
扶苏公子常说道:“陛下常忧民食,诸君勤耕即为报国也。”
扶苏公子说陛下圣德,陛下赐稼。
他所有为黔首争取的权益,都是陛下特许的。
男人听得多了,也渐渐对陛下改观。
长期的战乱导致民生凋敝,咸阳虽然是大秦的都城,但作为普通百姓,对战争也有些厌恶和恐惧。
大秦结束了战乱,天下黔首都开始期待安宁、不用兵革的日子。
但秦法轻罪重罚,连坐、徒刑使得不通律法的黔首们动辄触犯法律。繁重的徭役也让不少人喘不过气来。
百姓们惊觉,怎么统一了还是没有好日子过?大秦关中地带还好,毕竟是老秦人的基本盘。六国遗民才是反抗最为激烈的群体,亡国之恨不说,大秦甚至没有一丝对黔首的安抚。
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不满的情绪开始蔓延。
男人常常在路过咸阳迁入的十二万六国豪强宅邸时听到他们的抱怨之语。
起初男人是愤怒的,他甚至想过找官府将他们抓起来,但又怕牵连自身。后来日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始皇帝统一六国了,怎么他们老秦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男人再路过六国豪强的宅邸时,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了。
现下,他的心中又燃起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对陛下的尊崇。
以及对扶苏公子他们提到的另一个人的爱戴。
神使。
男人听说过神使的赫赫威名。
在始皇帝东巡结束回到咸阳时,他远远的瞧见神使的车架。当神使从车上下来时,他觉得那不就是个年纪轻轻的少女吗?
跟他儿女差不多大的年纪,确实始皇帝的座上宾。
不得了嘞。
从她进入咸阳起,他身边的人都在因为她而改变。
他邻居和离的阿禾,进入了因她而开设的纺织官坊,里面的织布机啊什么的,阿禾说织得布匹比原来官坊还要快、还要长、还要宽。
关键是价格没有变。
今年是个丰年,婶子也舍得去买一匹布为家里人做身新衣了。
再后来,就是廉价铁农具的出售。新式的铁农具很好,但男人家里不富裕,买不起新的。好在因为新农具价格便宜,把以前农具的价格打得更低了。
他拿着铁农具,收割得比以往更快,收获也是。所以说,是个丰年哪。
扶苏公子说,这次种冬麦,是由神使提出的。
为此,她召集墨家、农家弟子,做出新的适合耕种的农具,问询和收集种植冬麦的信息。怕有人忘记,特地做出一种名为纸的东西,将其用图画的形式映在纸上,方便黔首们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