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长江没有回单位,而是直接开车去了省城。
第三天,他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了省环境科学院的一位老同学,又通过老同学,联系上了一位国内在化工污染处理领域的顶级权威——张院士。
他将项目的环评报告、技术参数以及自己搜集到的所有资料,匿名发送给了张院士的团队,并恳请对方能给出一份客观、公正的评估。
他知道,这或许有些违规,但他别无选择。
等待结果的三天,是林长江人生中最煎熬的三天。
他一边安抚赵灵那边的情绪,一边还要面对网络上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暴,以及镇上干部群众们怀疑和观望的眼神。
第三天下午,一份加密邮件出现在林长江的私人邮箱里。
是张院士团队的评估报告。
林长江点开邮件的手,微微颤抖。
报告不长,但结论却让他如墜冰窖。
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该项目的某种核心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伴生一种名为“聚环芳烃”的剧毒副产品。
虽然项目方设计的处理方案在理论上可行,但对操作精度和设备稳定性要求极高,属于“高风险”工艺。
一旦出现任何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甚至极端天气导致废水泄露,少量的污染物就足以对下游数十公里的水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
更致命的是,报告最后附上了一句话:此类污染物的后续治理成本极高,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想要彻底清除,所需投入可能是项目本身投资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看着这份报告,林长江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湿透。
他赌不起,清水镇也赌不起。
他第一时间拨通了赵灵的电话,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赵总,我需要立刻见你一面,有紧急情况。”
还是在那家古色古香的饭店包厢,但这一次,桌上没有酒,只有两杯清茶。
林长江将那份匿名的专家评估报告,放在了赵灵面前。
赵灵的脸色,随着报告的阅读,从自信,到疑惑,再到凝重,最后变得一片冰冷。她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林书记,这是什么意思?你在怀疑我的团队?怀疑我的专业性?”
“我不是怀疑,我是在为我们共同的未来负责。”林长江迎着她的目光,平静但坚定地说道:“赵总,你是个商人,最懂风险控制。这份报告指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风险。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环保炸弹,对你来说,是资产,还是负债?”
“我的团队做过最详尽的评估!环评报告也通过了!”赵灵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拔高。
“那为什么他们没有把高风险这三个字写进报告里?为什么没有告诉你,一旦出事,治理成本是投资的十倍?”林长江步步紧逼:“赵总,我敬佩你的商业魄力,但也请你理解一个地方主官的责任。我不能拿几十万人的生命线,去赌一个‘理论上’的安全。”
包厢里陷入了死一样的寂寞。
赵灵看着眼前这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