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重生95流金岁月无错无防盗 > 第235章 来自鹏城的消息(第1页)

第235章 来自鹏城的消息(第1页)

陈北看着对方的动作有些发愣,我都要干架了,你别在这里诱惑我,好不好?

本来应该给大脑充血,好让自己勇敢一些,你这给我充错了地方,还怎么跟别人打架?

许妙看着他的眼神盯着自己的嘴,瞬间也反应。。。

夜雨悄至,无声地洒落在山谷的每一片叶尖上。归魂花在湿润中微微低垂,双色花瓣沾满露珠,像是承载了太多未曾言说的心事。周小宇披着旧棉衣站在“萤火”灯屋檐下,望着那一排排被雨水打湿却依旧亮着的小灯笼,心里忽然浮起一种久违的不安。

他不是怕黑暗,而是怕光变得太轻易、太理所当然。

南南踩着泥泞走来,发梢滴水,手里紧攥着一台刚从厦门传回数据的终端。“又来了。”她声音很轻,却像石子投入静湖,“全球七座缓冲灯屋同步接收到一段新频率??不是童声,也不是古语诵读,而是一种……心跳。”

“心跳?”周小宇皱眉。

“对。”南南点头,“但不是普通的心跳。它的节奏不符合任何已知生物规律,像是某种叠加波形,由至少三百种不同频率的心跳交织而成。更奇怪的是,每当有人靠近共振区,自己的心跳就会不自觉地向它靠拢,持续超过三分钟的人,会出现短暂幻觉:看见自己最不愿面对的那个时刻。”

周小宇沉默片刻,问:“谁最先记录到的?”

“云南的小满学堂。”她说,“那天晚上,一位支教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复习课文,突然教室里的吊灯开始轻轻晃动,随后所有孩子的笔都停了下来。他们抬起头,齐刷刷望向窗外??可外面什么也没有。十分钟后,一个八岁女孩举手说:‘老师,我听见好多小朋友在哭,但他们不是现在的小朋友,是很久以前的。’”

周小宇闭上眼。他知道那是什么。

海底的集体潜意识网络,并未止步于传递温暖。它也在收集痛苦,在那些无人倾听的角落,在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沉默里,积攒着未曾释放的悲鸣。

“我们以为共感能量只会带来连接。”南南低声说,“但我们忘了,最深的连接,往往始于最痛的撕裂。”

第二天清晨,才旺带着数据分析结果赶来。他的脸色比往常更加凝重。“这组心跳信号的源头,定位在南海一处古代沉船群下方。地质扫描显示,那里存在一个人工构造体,深度约一千二百米,外形类似塔楼,四周环绕着大量人类遗骸。初步判断,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海上难民营地遗址。”

“难民营地?”秦涛拄着拐杖走近,声音微颤。

“是。”才旺点头,“当时中原战乱频仍,大批百姓乘船南逃,试图渡海前往东南亚避难。但风暴、海盗、粮尽水绝……许多船只最终沉没。有些幸存者漂流到无人岛礁,用残木搭建临时居所,彼此扶持求生。可资源耗尽后,人性也开始崩塌。有记载称,最后活下来的人,是靠吃死者维持生命的。”

空气仿佛一下子冷了下来。

“那位老师的心跳……”秦涛缓缓道,“是不是也在其中?”

“我们无法确认个体身份。”才旺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构造体内残留着强烈的群体执念??不是仇恨,也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追问:‘我们活着的意义,是否值得被记住?’”

风穿过灯屋之间的细绳,铃铛轻响,如同远古的呼唤。

当天下午,阿迪力带回一名访客??是个年近六十的渔民,来自广东雷州半岛。他叫陈海生,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眼神却异常清澈。他在门口站了很久,才鼓起勇气开口:“我爷爷临终前,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他年轻时出海捕鱼,曾在风暴夜里看到一片漂浮的竹筏,上面立着几根烧焦的木柱,像是房子的骨架。筏子中央点着一盏油灯,火光幽蓝,照见十几个影子围坐一圈,嘴里念着什么。爷爷说,他听不懂话音,却觉得那是在祷告。”

“后来呢?”龙梅轻声问。

“后来浪太大,竹筏被掀翻了。爷爷拼命划船想去救,可等他赶到,只剩下一盏熄灭的灯,和一块刻着字的木板。”陈海生从帆布包里取出一块泛黄的薄木片,上面用炭笔描摹出几个模糊汉字:

**“同舟者,不可弃。”**

所有人屏住呼吸。

“爷爷把这块木板带回家,藏在床底几十年。他说那晚之后,他再也没做过恶梦。直到九十岁那天,他把我叫到床前,说:‘你要替我去一趟海边,把这句话还给大海。不是为了赎罪,是为了告诉那些没能活下来的人??我们记得。’”

周小宇接过木板,指尖抚过那歪斜却坚定的笔画,喉咙发紧。

当晚,九位守门人齐聚归魂花田,点燃九支蜡烛,将木板置于中央。南南启动共振仪,尝试以《千字文》的韵律为引,模拟那段古老的心跳频率。当第一个音节响起时,归魂花猛然震颤,双色光芒骤然转深,如血与泪交融。

空中浮现新的影像??不再是书页或人脸,而是一幅全景式的记忆画卷。

画面始于一座建在浅滩上的竹屋群。男女老少蜷缩在风雨中,有人发烧咳嗽,有人抱着死去的孩子不肯松手。一位老妇人跪在地上,用指甲在木板上刻字,每写一笔,就抬头看看身边的人:“我们要留下名字,不然死了,就像没活过。”

一个少年蹲在角落画画,纸上是一艘大船,船上写着“归乡号”。旁边一个小女孩问他:“我们还能回家吗?”少年沉默很久,最后说:“只要还有人记得这条路,我们就没迷路。”

深夜,食物彻底耗尽。几个青壮年提议抽签决定牺牲一人换取众人存活。轮到一位母亲时,她主动站出来:“我不怕死,但我求你们一件事??如果将来有人听到我们的故事,请告诉他们,我们也曾努力做个好人。”

最后一幕,是黎明前的海面。仅剩的十几人手拉着手,站在即将解体的竹筏上,齐声吟唱一首不成调的歌。歌声随风飘散,而那盏蓝焰油灯,始终未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