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坚定支持直流电的芝加哥市政委员会突然宣布重启电网招标;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呼吁“公平对待新兴技术”;就连一向保守的梵蒂冈科学院也致函索雷尔-特斯拉,邀请其参与罗马教廷电气化改造项目。
胜利的天平,悄然倾斜。
然而,就在局势一片向好之际,一场意外打破了节奏。
马赛工地发生爆炸。一座刚建成的变电站夜间遭人为纵火,火势蔓延至邻近住宅区,所幸无人伤亡,但设备尽毁。
警方调查发现,肇事者是一名前爱迪生公司雇员,持有美国护照,两周前秘密入境。他在被捕时咆哮:“你们不能毁掉托马斯先生的梦想!”
莱昂纳尔闻讯,沉默良久。
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科学本应超越国界,但资本与野心却将其拖入泥潭。我们追求光明,却不得不面对黑暗的反扑。但这没关系。因为每一次爆炸,都在告诉世人:他们害怕了。”
他下令重建,并将新站命名为“自由一号”。
同时,他亲自起草一封致爱迪生的公开信,刊登于《纽约时报》与《费加罗报》:
>“尊敬的托马斯?爱迪生先生:
>
>您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深以为然。但您遗漏了一句:真正的进步,还需要百分之一的勇气??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
>
>我们尊重您的成就,但拒绝您的垄断。我们欢迎竞争,但不容忍恐吓。若您希望以技术取胜,请堂堂正正登场。若您执意以阴谋阻拦历史车轮,那么请记住:火焰烧不尽真理,谎言压不住电流。
>
>此致
>阿尔芒?莱昂纳尔”
信件引发轩然大波。支持者称之为“新时代的独立宣言”;反对者则斥其“傲慢挑衅”。但无论如何,这场“电流之战”已从技术之争,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对决。
一个月后,埃菲尔铁塔工地。
莱昂纳尔站在塔基旁,仰望着这座钢铁巨人的骨架。工程师递给他一份图纸:“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在第四平台预留了强电接口。一旦交流电网接入,这里将成为全城最高点的信号发射站。”
“很好。”他点头,“等特斯拉完成高频调试,我们就在这里点亮第一盏无线供电的灯。”
“真的能做到吗?”
“为什么不能?”他微笑,“一百年前,人们说热气球飞不上天;五十年前,说火车比马跑得快是荒谬。现在呢?”
风掠过工地,吹起他的衣角。远处,一辆电动车正沿着新铺设的道路缓缓行驶??车上装有可升降集电杆,正从架空轨道取电。这是“动态充电”系统的首次实地测试。
车停稳后,特斯拉走下来,脸上难掩兴奋:“成功了!全程自动对接,功率稳定在三千瓦。这意味着,未来的车辆可以边跑边充,续航无限。”
莱昂纳尔看着那根轻轻升起的金属臂,仿佛看见一条条无形的能量之河,流淌在城市的血脉之中。
他知道,那一天不远了。
几天后,佩蒂在学校朗诵比赛中获奖。她站在讲台上,大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
>“我的爸爸和叔叔们正在建造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没有烟囱,没有马粪,没有黑夜。电像风一样自由,灯像星星一样多。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太疯狂,但我觉得,疯狂才是改变世界的开始。”
台下掌声雷动。
而在地球另一端,新泽西的实验室里,爱迪生捏碎了手中的报纸。
他知道,自己正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再是某个发明的竞争,而是一种世界观的崩塌。
他望向窗外,夕阳如血。
而在巴黎,夜幕降临之时,第一缕电流悄然涌入埃菲尔铁塔顶端。
那一瞬,一盏灯亮起。
无声,无烟,却照亮了整个塞纳河左岸。
风暴,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