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云泥乡那座承载着孟家希望的小院,孟希鸿仔细梳理了如今掌握的资源,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规划。
自迷踪涧于残阵中激战归来后,他对符文阵法一道产生了浓厚兴趣。
虽然自身文道修行尚未正式踏入养气之境,但他从搜集的古籍中知晓,待将来文道修为到达养气期,浩然气壮大至可外放时,言出将带有精神感染力,届时便可书写具有克制阴邪之效的“正气符“。
这让他意识到,符?一道与未来的文道修行颇有相通之处,而符?又与符文阵法一脉相承。虽然前路漫长,但他深知循序渐进之理。
他的目光不由落在那些自溪涧带回的石头上,特别是几块灵力内蕴如江河潜流的特殊石块。
为了弄清这些石头的来历,他翻遍乡中古籍,请教村中乡绅,还让冀北川借外出之机四处打听
终于,在一本残破古籍中发现“石质青黑,沉若玄铁,灵蕴自藏,乃青沉之母“的记载,经仔细比对,确认这正是罕见的“青沉石母”。
更令他惊喜的是,寻常青沉石便能承载简单符文阵法并产生微妙效果,这青沉石母岂不是绝佳的符文载体?
孟希鸿曾阅典籍,见识过符文阵法大师挥手间符光闪烁、阵法自成,困敌护己的玄妙,早已心向往之。如今得此良材,又恰逢清闲,若能精研此道,必能为家族增添一份保障。
然而,知其名易,用其法难。符文阵法一途,岂是凭空臆想所能成就?
动手刻画之前,孟希鸿做足准备。
他先是让冀北川前往青州大县,用这两年贩卖草药所得及从五丰县带来的盘缠,购回诸多基础符文记载与图谱。随后废寝忘食地研读揣摩,直至烂熟于心。
那些文字艰涩,图谱残缺,他常对着一笔一划的走向、灵力强弱的标注,枯坐半日,推演其中奥妙。
继而以寻常墨汁黄纸,无数次临摹“聚灵“符文结构,手腕悬空,笔走龙蛇,力求每处弧度、转折、间距都与图谱无误。
数日间,废弃纸团已在静室角落堆积如山。
直至笔下符文渐具神韵,意念微动便能有灵力隐隐相随,他才决定正式尝试。
直至感觉笔下的符文已有了几分神韵,意念微动,灵力便能随之隐隐流转,他才终于决定付诸实践。
静室内,孟希鸿屏息凝神,指尖灵力如丝如缕,首次缠绕上那块最不起眼的青沉石。
甫一尝试将灵识与灵力同时注入,依循符文轨迹刻画,他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滞。
青沉石质地坚韧致密远超想象,灵力注入如同钝刀刻玉,艰涩异常,对灵识的凝聚度与灵力的微操要求苛刻到了极点。
脑海中观想的符文明明清晰,手下灵力的输出却难以精准同步,每一次微小的失控,都在石面留下焦黑的刻痕,也飞速消耗着他本就不算雄厚的灵力储备。
汗水很快浸湿鬓角,但他眼神却愈发锐利,每一次失败,都在修正他对灵力“锋锐度”与“渗透力”的认知,体会着灵识引导灵力的那种微妙“手感”。
“噗!”第三块青沉石在一声轻响中碎裂,灵力彻底溃散。
孟希鸿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浮躁与身体的疲惫,拿起第四块,也是最后一块品质稍次的石头。
这一次,他彻底摒弃了所有急于求成之心,心神空明,灵识高度集中如精密刻刀,灵力则被极力压缩凝练成一道极细、极稳的“线”,完全遵从灵识的引导,沿着那演练过千万次的符文轨迹,缓缓地、坚定不移地推进。
石屑微不可查地落下,一个虽然歪歪扭扭、笔触生涩,但每一笔都灌注了圆满灵意、结构稳固的聚灵符文,终于在石面上艰难成型!
微弱的灵气波动自符文中心诞生,如同初生的心脏,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搏动。
成功了!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理论学习与失败实践后,水到渠成的第一次突破。
“芸娘!”孟希鸿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与压抑不住的激动,将这枚承载着希望与汗水的符石,郑重埋入院角药圃最核心的土壤之下。
早已守候在旁的白沐芸立刻闭目感知。
守候在旁的白沐芸闭目感知,片刻后惊喜睁眼,眸中碧光流转:“成了!希鸿!灵气虽微弱如溪,但确在汇聚。尤在这几株宁神花和止血藤周围。“
她轻抚叶片边缘明显亮起的微光,“它们似在欢呼,生长都感觉快了一丝呢“这微弱聚灵效果,对凡俗药草已是逆天改命。
“太好了,后续如果我符文阵道再精进些,用‘青沉石母’做材料效果会更好”孟希鸿眼中精光爆射,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对符文阵道的突破,更是为孟家打造“灵植摇篮”迈出的坚实一步!
“祥化!”
“家主!”张祥化壮实的身影瞬间出现在门外。
“带上跟你训练最勤的刘家那两兄弟,再去老仙山各个溪流附近探寻。”孟希鸿声音低沉,随后继续说道。
“记住,只取散落溪床的无根浮石,绝不深挖;避开所有生人,遇则即刻撤离;取回后石块直送静室,由我亲处理杂质。宁可空手而归,也绝不可引人注目!
“明白!家主放心!“张祥化重重点头,转身点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