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别这样!笔趣阁在线 > 第607章 姐夫当丈夫六千(第1页)

第607章 姐夫当丈夫六千(第1页)

孔行尧。

五十来岁,若单看外表,那端的是面容方正,器宇轩昂,于旁人面前,总是一副温文尔雅,彬彬君子之态,可管家却是很清楚的,偌大宁国要说谁最不是东西,除了孔行尧再无旁人。

其人,喜好钱财。。。。

夜更深了,敦煌的风从戈壁深处吹来,带着沙粒与星尘的气息,拂过静语塔檐角悬挂的九枚铜铃。那声音细碎而悠远,像是无数低语在天地间穿行。林素衣仍站在塔顶,未肯下楼。她手中那本《实录》终章修订本已被风吹得微微卷起边角,如同多年前她在昭明馆灯下摩挲的残稿。

她忽然想起父亲最后一次见她时说的话:“素衣,记住,真相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那时她年仅十六,刚被接入安泰园,尚不知自己是林景渊遗孤。老人坐在竹帘后的阴影里,手指轻叩案上一卷《春秋》,声音极轻,却字字如钉入骨:“我们记录历史,并非为了控诉过去,而是为了让未来不再重蹈覆辙。可若无人愿听,再真的史书也不过是一堆废纸。”

如今,十年已过,废纸成了圣典,沉默化作钟声,而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战斗,从来不在战场,而在人心。

远处孩童仍在沙地上写字,一笔一划,稚嫩却坚定。有个孩子写错了,旁边同伴便轻轻纠正:“‘真’字上面是‘直’,下面是‘贝’。直心为真,不藏私利。”林素衣心头微震。这句解释,竟是当年沈照亲授于她的原话。

她闭上眼,耳边又响起那持续不断的嗡鸣。

不是幻觉。

那是记音匣残留的震频,早已融入大地脉动;是千万人齐诵《思源谣》时凝聚的记忆波;是那些死于焚书之夜的老学者临终前最后一声叹息,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回荡。

她睁开眼,望向南方。

长安方向,天际泛出一丝青白。新的一天正在来临。

就在此刻,洛阳鸣心台传来急报:拾音队在清理铜镜时,镜面突然浮现一行新字??“癸酉年四月初八,午时三刻,言冢有灵,将择主而鸣”。

林素衣眉头微蹙。癸酉年四月初八,正是安泰园被焚毁的次日。那一天,朝廷对外宣称“园中疫病蔓延,不得已封园火化”,实则派兵围剿,三百七十二名学者尽数殉难,连襁褓中的婴孩也未能幸免。而“择主而鸣”四字,分明意味着“言冢”并未沉寂,它仍在等待某个人、某种意志去唤醒更深层的真相。

她立即召集群臣议事。

萧砚舟已由昔日密探首领升任实录院左相,鬓角染霜,目光依旧锐利如刀。他听完禀报后沉吟片刻,道:“老师可还记得,当年父亲留下遗训:‘九音归一之后,必有十音破空’?我一直不解其意,如今看来,或许……第十匣并非终结,而是开启另一重封印的钥匙。”

陈九娘自岭南赶来,手持一册新编《真言录》,翻至其中一页:“近三个月,全国共上报异常梦境一千六百三十九例,内容高度相似??皆梦见一座无门之殿,殿中悬钟,钟下压着一名白衣女子,她不断伸手,似要递出一封信。”

“白衣女子?”林素衣心头一颤。

“是。”陈九娘点头,“更有数十名曾参与《实录》誊抄的学子,在深夜执笔时突然昏厥,醒来后口中喃喃‘她说时辰到了’。”

周砚兰此时插话:“我在整理柳家查抄档案时发现一段秘录:永昌七年,阿史那皇后曾秘密召见一位西域高僧,谈及‘魂契之术’??以一人之魂为引,连接九代帝王遗忘之念,借钟声共振,唤醒被抹除的集体记忆。那位高僧最后留下一句偈语:‘凤凰回首日,亡者开口时。’”

厅内一时寂静。

林素衣缓缓起身,走到墙边地图前,指尖落在敦煌与长安之间的虚线上。“这不是偶然。”她声音不高,却穿透众人耳膜,“三年前春霖重启九音,十年前万人齐诵打开言冢,今日铜镜显文、百姓同梦……这一切都在指向同一个节点。”

“什么节点?”赵砚秋问。

“轮回之眼。”她转身,目光如炬,“你们以为‘九音归一’是完成,其实它是启动。真正的共鸣体系,需要一个‘承忆者’作为枢纽,将所有散落的记忆串联成链。这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三种特质:亲历者之后裔、持钟者之血脉、且曾在谎言中活过又觉醒。”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我就是那个人。”

“不可!”萧砚舟猛然站起,“老师您已六十余岁,身体经不起任何风险!况且‘魂契’乃禁忌之术,稍有差池便会神识崩裂,永世不得超生!”

“所以我才等了十年。”林素衣平静道,“等制度建立,等人心觉醒,等新一代学会发问。现在,我可以去了。”

没有人再说话。

他们都知道,这一关,终究绕不过去。

三日后,清明前夕,林素衣独自踏上前往长安之路。随行仅带两物:第十记音匣,与那面刻有“照骨知忠奸,见心判生死”的铜镜。其余人马分驻各地,以防万一出现大规模记忆反噬或旧势力残党趁乱作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